兴安盟辖6个旗县市,其中5个国家级贫困县,1个自治区级贫困县,是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在这个脱贫攻坚战役的关键战场上,生命是一切的根本,安全是基本的底线,因灾致贫、因灾返贫是最现实最尖锐的威胁:2014年5月7日,突泉县黄花沟村“火烧连营”,全村76户有52户受灾致贫;2018年2月9日,扎赉特旗巴彦乌兰镇苏吉屯脱贫户王虎家发生火灾,再度返贫……这些火灾揪痛了兴安盟消防救援支队指战员的心。怎样才能做得更多一点、更好一点?怎样才能减少脱贫致富路上的坎坷曲折?怎样才能不负习近平总书记授旗训词的如山重托,不辜负各族群众的殷切期盼?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相关论述的指引下,兴安盟消防救援支队以“蒙古马”精神探索前行,创新推动农村牧区消防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走出了一条兼具区域和职业特点的安全治理之路、造福群众之路、服务发展之路。2019年以来,全盟因火致贫返贫“零发生”,消防指战员被各族群众亲切地称为“道图怒”(蒙语“贴心人”)。该支队先后被各级党委、政府表彰奖励20余次,荣立集体二等功3次,2015年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单位”,2017年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2019年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好来宝志愿宣传队深入农牧民开展消防宣传
“老井”新修后农田焕发新生机
毡房里的消防讲堂
从注重灾后到灾前发力 创新思维打牢防灾减灾基础
消防救援队伍承担着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和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神圣职责。兴安盟消防救援支队研究了建队以来全部2万余起农村牧区火灾事故,分析了火灾起因、复盘了灾害经过,评估了现实风险,决心真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
瞄准火灾风险点,创建制度积极引导。针对农牧区群众掩埋炉灰不慎、堆放柴草垛过密等火灾隐患,制定了《灰烬掩埋制度》《柴(饲)草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等18项制度规定。针对农牧区青壮劳力流失,基层消防工作无人管、单打独斗的问题,建立了农村牧区“十户联勤、五户联管”工作机制,在847个嘎查村和10个国营农牧场推行,形成农牧民自我管理、自我宣传、自我监督的制度体系。
瞄准力量空白点,建强力量全面覆盖。推动旗县市、苏木乡镇、嘎查村“三级书记”抓消防责任落实,与团盟委深度合作,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脱贫攻坚计划消防专项项目,在602个贫困村建立消防志愿服务队,吸收多种形式消防员和消防志愿服务队员2.5万人。支队分批组织隐患排查和初期火灾扑救技能培训,使之成为“平时会管、战时会灭”的中坚力量。针对农牧区常年干旱缺水的现实,建设改造灌溉和消防取水“两用机井”898个,研发“平时浇灌,战时灭火”的多功能简易消防车。目前,该支队正与各级“新时代社会实践中心(站、所)”对接,将消防服务网络纳入其服务范畴,覆盖到所有农牧区嘎查村。
瞄准亡人高危点,贴心服务防患未燃。联合各帮扶单位共同出资,为农牧民家庭烟囱安装防火帽9.8万个,为孤寡伤残弱势群体安装独立式烟感报警器7.6万个,提升了高危人群的预警保护。75岁的高玉良和田桂兰夫妇是科尔沁右翼前旗科尔沁镇远新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2019年12月18日,田桂兰在烧炕后回卧室睡觉,半夜炉灶周围柴火被引燃,所幸邻居高红宇被报警声惊醒,第一时间将高玉良夫妇救出并组织扑灭了火灾。据统计,该支队为贫困户安装烟感报警器以来,50余起火灾在初起阶段被及时发现处置。
从单打独斗到群防群治 创新模式建立共治共享格局
兴安盟总面积相当于3个半北京市,人口高度分散,最远的村(嘎查)距离最近的消防队近200公里。相对广袤的辖区,支队的执法监督力量是有限的,但民力无穷,人民群众才是消防治理的真正主人,才是开展消防监管工作的最大底气。
立足辖区民族特点,深入牧区发动群众。开办蒙汉双语消防在线宣传栏目,印发蒙汉双语《村民防火公约》,组建16支“好来宝”义务消防宣传队,依托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乌兰牧骑,编排演出消防题材文艺剧目20本,针对新冠疫情创作了蒙汉双语好来宝《防疫防火,一个都不能少》,消防宣传队员从最初几十人,发展到300余人,2019年以来就演出120余场,受教育群众达6万余人,并荣获“全国119消防奖”。
立足信息传播规律,抓住关键以点带面。抓住学校教育这个关键节点,组织创编全国首套中小学生消防疏散救生操,并推出汉语版、蒙语版和手语版三类教材光盘,被中国消防博物馆收录,在全国推广;向中小学生配发蒙汉双语《中小学消防安全教育读本》,开展消防教育实践活动1200场,参与人数达17万余人;邀请偏远农牧区、贫困县少年儿童走进消防队站,从小培育消防安全意识。2010年,支队在暴风雪中将挣扎在生死线上的孕妇包水花抢救回来,夫妻俩将出生的孩子取名“包消防”,一家人都成为了活跃的消防志愿者,生动体现了“一名娃娃带动一个家庭,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片区”的带动效应。
立足多元治理模式,调动各方齐抓共管。探索以“政企合建”形式组建粮贸企业志愿消防站,实行企业自主购买消防车辆,政府配送、消防部门补充方式,在全盟56个苏木(乡镇)、10个农牧场,累计建成83个农牧区消防站,配备102辆消防车、366名专兼职消防员,纳入119接处警系统,集中调度指挥,使全盟约110万农牧民摆脱了“远水解不了近渴”的消防安全困境。扎赉特旗巴彦高乐镇贫困户王宝群感叹道:“现在消防队就在家门口,着了火再也不用着急了”。2015年以来,全盟农牧区火灾发生起数、财产损失、伤亡人数逐年呈两位数下降,再未发生亡人火灾和“火烧连营”惨剧,为实现全盟脱贫摘帽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 创新方法提升持续造血能力
兴安盟消防救援支队扎实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发挥自身特色优势,积极融入农牧区群众生产生活,持续帮助扶贫点科尔沁右翼前旗大石寨平安村脱贫攻坚。
紧扣民生痛点,助力基础建设。新打农业灌溉井20眼,配套发电机组和3000余米水带,帮助解决等天下雨、靠天吃饭的问题;投入100余万元新修水泥路1.43公里,新建6座水泥桥涵,解决村民出行难问题;投入近30万元为建档立卡户新建集中安置连体房15户,配齐水电等生活设施,解决村民住房难、用水用电难的问题。
紧扣区域特点,助力养殖致富。为144户困难家庭购买扶贫羊,并为每个养羊户建设60平米的标准羊舍。平安村肉羊从2013年的不足1000只发展到了现在的8000多只,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投入20万元购买“西门塔尔带犊基础母牛”,委托合作社统一饲养管理,每年产生利润的40%归村集体,用于建立两防基金,专门预防脱贫户返贫和边缘户致贫。
紧扣职业优势,助力技术就业。组织村民参加消防职业资格证培训考试,并协调全盟有用人需求的企事业单位,提供消防就业岗位388个。51岁的李敬明是扎赉特旗好力宝乡的贫困户。2019年,消防支队免费提供培训,帮助仅有初中文凭的他考取了《消防设施操作证》,并推荐到科右前旗的“海魔方”水上乐园消防控制室工作,每月收入3200元,一家人都搬进了城里。从2015年到2019年,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收入由2580元提高到11000元,已经全部脱贫。
伟大复兴宏伟蓝图,人民生命至高无上;脱贫攻坚决战时刻,安全底线不容纰漏。该支队将遵循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训词精神,进一步创新思维、机制和方法,为各族人民守夜,为脱贫攻坚托底,践行“为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贡献自己的一切”的铮铮誓言。 (兴消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