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赶往田间地头。
通过监控设备察看地里情况。
塑封藜麦包装带。
▲肥沃的田地让梁忠厚生活有了奔头。
5月4日,早上5点,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大红城乡万裕号村的村民梁忠厚已经没有了睡意。他起身,拿起立在炕边的拐杖,没洗脸,也没做早饭,便拄着拐杖三步并做两步走到院子中,动作娴熟地跨到三轮车上,打着火,逆风而行。
当日,梁忠厚雇乡亲们播种玉米,放心不下,便早早来到地头等候。他做梦也没想到,自己一下成了乡里脱贫致富的典型,去年还被评为全县脱贫攻坚优秀致富带头人。“咱虽然身残,但不甘心吃国家补助过日子。我富裕了,也让乡亲父老手里多一些零花钱,何乐而不为?”梁忠厚对记者说。经过两个小时的车程,5月4日上午10时30分,记者在万裕号村一块地头边见到了梁忠厚。
人如其名,他同多数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一样,忠诚、憨厚、朴实。但在采访聊天中,他的手机不断响起,电话处理着各种业务又异于普通农民。
记者注意到,他的手机是一个大智能手机,干活的乡亲们停下手中的营生,跟梁忠厚逗乐道,“看人家“大哥大”一拿,像城里的大老总。”此时,梁忠厚一手拄着拐杖,一手拿着电话,眼睛斜看过去,丢下一句话:“别鬼叫了(方言,别瞎说的意思),好好干你的活。”接打完电话,梁忠厚憨笑着说:“这手机也得用一个好点的智能手机,咱的藜麦、小米等杂粮有网上订单,电商、快递全靠它!”
8年前车祸导致右腿残疾
2012年,一场车祸让他右腿落下了残疾,基本丧失了劳动能力。家里只有梁忠厚和他的老母亲,2015年他成为了建档立卡贫困户。靠着不服输的劲头,2016年年初,梁忠厚走访、调研发现,邻村四十一号村的土地适宜藜麦生长。受益于精准扶贫的好政策,2018年,通过结对帮扶、扶贫项目、扶贫贷款扶持,梁忠厚流转了邻村四十一号村的1300亩土地,成立了和林格尔县梁忠厚种植家庭农场,经过两年的努力,他的藜麦销售初步走上轨道。据了解,梁忠厚主要以种植藜麦为主,也种些荞麦、谷子等小杂粮。“我是贫困户,有困难的时候国家一直帮助我,现在生活好点了,不能忘了回报社会。我要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点力量,我感到很高兴。”梁忠厚说。采访中记者获悉,梁忠厚已经主动退出了低保,他说:“我个人可支付收入已达到‘一有两不愁四保障’标准,符合脱贫条件。国家政策好,扶持自己致富,咱不能再占国家的便宜”
赶时髦的新式农民
“他是我们的带头人,别看残疾了,但脑子里有道道(方言,有智慧的意思。)不服人家不行!”村民王二女这样评价梁忠厚。梁忠厚除了有款像城里人用的高级智能手机,还在田头安装了监控设备。
走进梁忠厚的家,里外屋堆满了没有售出去的藜麦,立在小木桌上的一台电脑显得格外醒目。看着记者惊讶的表情,梁忠厚解释道:“这是一台监控设备,目前还没有开通互联网。”说着,梁忠厚把拐杖立在一旁,费劲的蹲下身子,将电脑插上电源。“看,一打开电脑,地里的情况都能看到。我腿脚不利索,这样省得来回跑路。”梁忠厚说道。“如果通网了,您还准备上网呢?”记者问道。“当然喽,下一步我申请安装网络,一定得学习上网知识,这对我的种植业可是大有帮助哩。还可以解决我们线上销售的问题。”梁忠厚回答。由于费用原因,目前他只是在50亩藜麦的样本田安装了监控设备。?据了解,今年春节以后,受突如其来的疫情影响,藜麦出现了滞销,这让生活刚刚有了盼头的梁忠厚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农村信用合作联合社主动与他取得联系,发动全体员工同时号召亲戚朋友以市场价采购藜麦近1800斤,通过消费扶贫的方式助力梁忠厚渡过眼前的难关。
脱贫能手带动村民增收
闲不住的梁忠厚在跟记者攀谈时,他干起了塑封装袋的活。动作娴熟的按照标准把每袋藜麦装好,然后进行塑封装箱。
“这简单着呢!自己腿脚不好,其他农活儿干不了,都得雇人。”梁忠厚说。
这几天,梁忠厚正在申请政府无息贷款。他说,把这些藜麦卖出去再争取点政府无息贷款,今年的2000亩地就有着落了。显然他已经做好了今年的规划。“一年下来能收入多少?”记者问道。梁忠厚笑答:“我和老母亲两人一年有三五万元就是好光景了,去年种植的藜麦、谷子、油菜籽等杂粮,收入了20多万元,其实我主要把一些撂荒的土地利用上,再雇老乡们进行耕种,他们也多了一份收入。”据了解,2019年,梁忠厚耕种的土地扩大到2000亩,带动周边40多名村民增收。
梁忠厚聊起种植杂粮时,仍难掩内心的骄傲和自豪:“咱们这里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村前的古力半基河世世代代流淌着,渴了直接就能喝,无污染的土壤和空气,最适合种植杂粮!”在梁忠厚的带动下,万裕号村的村民不仅给梁忠厚耕种多了一份收入,还在他的带动下都种起了藜麦,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7000多元,是5年前的8倍。
梁忠厚认为,现在虽然比前几年在种植杂粮上取得了进步,但因年轻劳动力缺乏,没有形成规模种植,导致杂粮知名度上不去。
种植藜麦成功后,梁忠厚已经成为十里八乡的脱贫能手,然而他始终没有忘记一路上给予他帮助的政府和乡亲们。今年,梁忠厚发起成立了种养殖家庭农场,并吸纳1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加入,希望带动大家一起致富,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农村信用合作联合社也将持续予以信贷支持。
夕阳下,梁忠厚拄着拐杖消失在人们的视线内,但他的善良、勤劳、智慧、坚守、吃苦耐劳、一往无前的精神值得人们久久回味……
■记者手记:
不等、不靠、不要,从内心发出“我非要脱贫致富”的强烈动力,凭着勤劳的双手,一天天改变着生活的轨迹,持之以恒地努力浇筑起阔步奔小康之路。和林格尔县大红城乡万裕号村贫困户梁忠厚用实际行动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脱贫致富“励志课”。
见到56岁的梁忠厚,他神情淡定而慈祥,那种忠厚、善良和吃苦是劳动人民独有的气质。采访梁忠厚的过程中,两个细节打动着我,在地头聊土质与种植玉米时,他腿脚不利落,不能自如下蹲,却扑通一声跪在那块“二阴子”地上,捧起一把沃土告诉我们这里的土质如何肥沃,从他的举止和言行中,我能感到他深爱着这片土地,那种坚守的韧劲儿与认真做事的成就感溢于言表。在家里塑封藜麦包装袋时,他动作娴熟却又一粒藜麦都不愿撒落在地,那双长满老茧的大手,一粒粒地捏起不小心掉在桌子上直径只有1.5—2毫米的藜麦,边说边放进包装袋里:“别看这小小的藜麦,营养价值可高啦,超过任何一种传统的粮食作物,是一种全谷全营养完全蛋白碱性食物……”
其实,不论一个人还是一件事,最能打动人心的,永远是真善美。梁忠厚的故事,阐述了一个道理,那种坚韧不拔、吃苦耐劳、崇尚科学、开拓奋进的蒙古马精神,是我们一生学习的榜样。
(张丽清李艳红张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