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浩特讯近年来,阿拉善盟司法局创新思路、多措并举,加快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落实预防在前、调解在早、处置及时的工作要求,通过完善基层人民调解体系,建立人民调解与公安、信访、法院的有效衔接机制,拓展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覆盖面,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新格局,有效畅通了社会矛盾化解方式,提升了人民群众的知晓率和满意度。
自2018年以来,阿拉善盟各类调解组织共调处各类纠纷3483件,调解成功3480件,成功率达99.8%,涉及当事人6271人,涉及金额12978万元。最大限度把矛盾尽早解决在基层、吸附在当地、消除在萌芽状态,实现矛盾不上交、不激化,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普遍建立调解服务阵地矛盾纠纷及时化解。建立了盟、旗、苏木镇(街道)、嘎查(社区)四级覆盖城乡的调解组织,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扎根服务基层的人民调解网络体系。同时,建立三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微信工作群249个,运用“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模式,实现线上线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全覆盖。
构建“三调对接”机制纠纷化解提效升级。科学构建“诉调对接”工作模式,在盟、旗人民法院建立诉前调解室和律师调解室,通过调解员或者律师与法官的密切配合,合理分流案件,使大量普通民事纠纷在诉讼前端,以多元调解和速裁的方式快速解决,既缓解了法院的办案压力,又减少了当事人的诉讼成本;建立人民调解参与信访工作机制,联合该盟信访局制定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参与信访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的实施方案》,在盟、旗信访接待大厅建立人民调解窗口,共同做好信访事项的调处和化解工作;搭建“公调对接”平台,在各重点镇公安派出所建立人民调解室,苏木镇人民调解组织与公安部门联合调解纠纷,进一步实现资源整合、工作联动,各类矛盾纠纷及时化解调处。
加强专业性调解组织建设纠纷化解专业化。完善专业性行业调解组织建设,在各中心镇建立了道路交通、劳动争议、物业、医疗纠纷、环境保护等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38个。加强旅游、医疗领域纠纷化解力度,顺应全域旅游发展需求,在巴丹吉林沙漠旅游景区建立了旅游调解室,利用“互联网+人民调解”模式,在阿左旗建立了首家道路交通远程调解中心,有效化解了异地出游带来的各类矛盾纠纷。同时,在医疗纠纷领域引进全盟首家以第三方社会组织参与的调处化解机制,为妥善解决医疗纠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供新平台。
打造个人品牌调解室矛盾纠纷就地解决。以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为抓手,深刻把握其“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核心要义,坚持用群众身边人管群众身边事,建立了以全国优秀人民调解员或自治区金、银牌调解员个人命名的调解室11个,充分利用调解员“人熟、地熟、业务熟、情况熟”优势,将矛盾调解重心“触角”延伸至群众生活的各个角落,以“熟”人网络带动建立基层人民调解网络体系,实现群众矛盾纠纷就地解决。
(自治区司法厅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