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袁雪英)1月11日上午,自治区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开幕前,第一场“委员通道”开启,6位来自农业、农牧业、共青团青联、文艺、妇联界别的政协委员,分别就乌兰牧骑为基层服务、河套灌区保护和开发利用等热点话题回答了记者们的提问。
2019年11月1日,《内蒙古自治区乌兰牧骑条例》颁布实施,该条例实施以来,对乌兰牧骑的发展带来哪些保障和机遇,未来,又将如何发挥新时代乌兰牧骑的职能,针对这些问题,来自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的演员哈斯塔娜委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乌兰牧骑”是蒙古语,汉语意思是“红色的嫩芽”,后来,乌兰牧骑的队员们被称为“红色文艺轻骑兵”。1957年6月,第一支乌兰牧骑在苏尼特右旗草原上诞生,附近十里八里的老乡听说乌兰牧骑来了,都会骑上马来看演出,今天的乌兰牧骑队员,和老一辈乌兰牧骑队员一样,哪里有牧民,哪里就有乌兰牧骑。
2017年11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给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的回信中,充分肯定乌兰牧骑是全国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并勉励乌兰牧骑队员在新时代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大力弘扬乌兰牧骑的优良传统,扎根生活沃土,服务牧民群众,推动文艺创新,努力创作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让我们倍受鼓舞!在基层演出时,我们努力搜集素材,把耳闻目睹的生活故事转化为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由此创作出大量脍炙人口的文艺精品,奉献给草原上的人民。”哈斯塔娜说。
时代在变,但是乌兰牧骑“扎根生活沃土,服务牧民群众”的优良传统没有变。“现在,基础设施好了,交通工具也好了,我们可以到更偏远的农村、牧区,让那些以前看不到文艺演出的老百姓,能够在家门口看到丰富多彩的演出,把党的方针、政策宣传到基层的每个角落,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