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上午,远在1600公里之外的孙女士冒雨将一面写着“律法精湛,服务周到”的锦旗送到自治区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平台工作人员的手上,这已是她第二次为热线平台送锦旗了。孙女士生活在呼伦贝尔市阿荣旗,从去年10月份开始,她就多次拨打12348热线电话解决法律问题,并在律师的指导下,今年6月份,顺利拿到了赔偿款,当时,孙女士满怀感激地寄来了一面锦旗。之后,她不断地向身边的亲戚朋友推荐12348热线,大家的问题也得到了满意的解答。这次她专程坐了1个小时的汽车、26个小时的火车冒雨将锦旗送到热线平台,她说:“我就想表达一下感谢,律师不厌其烦地给我们解答各种问题,态度好、耐心,让我们心里踏实了,不再会束手无策了”!
这只是自治区司法厅服务老百姓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自治区司法厅紧紧围绕自治区的重点工作,聚焦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法律服务需求,坚持问题导向,有效解决农牧区尤其是贫困地区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匮乏等问题,切实打通服务贫困地区和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9月24日,自治区司法厅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优化公共法律服务供给能力,印发了《进一步助力打赢脱贫攻坚行动10项措施的通知》,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通知》从公共法律服务、依法治理、普法宣传教育、信息化建设、特殊人群帮扶等10个方面,针对贫困地区和群众的实际需求,精准扶贫,列出服务措施、时间节点、完成时限等,内容丰富、可操作性强。
一是深入推进贫困地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2019年底旗县(市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苏木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站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2020年全区嘎查村(居)法务室建成率要达到100%,实现五级平台联动服务;实现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网络平台和热线平台的全覆盖。二是充分利用“12·4”国家宪法日、“法治乌兰牧骑”金色品牌等平台,多方位、多渠道地开展法治宣传活动;编写创作具有乡土文化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文化精品;推荐法律扶贫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和事例,参评2019年十大法治人物、十佳法治事件;2020年,实现在贫困地区每个旗县一个法治文化广场,每个嘎查村一个法治宣传栏、图书阅览室。三是加快推进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到2020年年底60%的苏木乡镇(街道)和50%的嘎查村达到自治区创建标准;贫困地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参考率在85%以上,分级分批培训农村牧区法律明白人,到2020年底,基本完成轮训。四是组建律师脱贫攻坚服务团,将在2019年年底前,为贫困地区重大扶贫脱贫开发项目开展一次“法治体检”,出具法律意见书;开展律师入户法律帮扶工作,每季度至少提供一次面对面法律帮扶,全区嘎查村(居)法律顾问覆盖率要达到100%。五是进一步降低法律援助门槛,扩大援助事项,把更多低收入群体纳入法律援助范围,畅通申请渠道,简化办事程序,开通“绿色通道”,建立法律援助精准扶贫数据库,准确掌握贫困户基本情况,及时更新,高效服务。六是开展脱贫攻坚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大回访活动,建立健全脱贫攻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跟踪机制。司法所工作人员和人民调解员要包嘎查村(居)排查,入户访谈贫困户,逐一摸排梳理可能影响扶贫工作的纠纷隐患;对排查掌握的纠纷,确定责任人包案化解;调解成功后及时回访,对可能反复的案件,引导当事人申请司法确认,对可能出现极端行为的当事人,加强教育,防止激化,防止涉法致贫、涉法返贫。七是在贫困地区开展义诊活动,与鉴定机构短缺的贫困旗县(区)建立“一对一帮扶”机制,对符合司法鉴定法律援助的贫困户建档立卡,免费办理司法鉴定案件;为70岁以上或有严重疾病、行动困难的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八是对小额遗产继承公证适用简化程序进行办理,为80周岁以上老人免费办理遗嘱公证;对扶贫领域的资金使用、公益活动等开通公证“绿色通道”,提供上门服务,减免相关费用。九是全面排查社区服刑人员、刑满释放人员中的贫困人口,建立排查台账,成立帮教小组,制定监管教育措施,开展一对一帮扶;定期跟踪脱贫情况,积极协调民政、人社、教育、卫计等相关部门,帮助解决就业、医疗、子女上学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有效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十是进一步优化升级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平台,开通“精准扶贫”专席;运用“12348内蒙古法网”、4K智能机顶盒等网络手段,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法治宣传、法律服务机构查询和导航等在线服务,推进优质法律服务资源向基层向贫困地区延伸拓展,保障贫困群众享有便捷、高效、均等的公共法律服务。到2019年年底,实现345万用户安装4K智能机顶盒,实现全区所有行政村及行政机构全覆盖;全面推广应用法治政府建设智能化一体平台;到2020年年底,司法智能终端J I pa d实现全区所有司法所工作人员全覆盖。
(自治区司法厅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