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延伸“警务触角”合力打通“神经末梢”
第01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3834期:第01版 本期出版日期:2019-08-20

拓展延伸“警务触角”合力打通“神经末梢”

———包头市公安局实施“一村一辅”综治战略侧记

本报记者王祯通讯员武建飞
语音朗读:语音播报

8月15日,包头市固阳县公安局辅警尹珉(中)和金山镇协和义村党支部书记刘在在(左)一起入户走访,了解情况。 白瑶摄

“家里准备出售的羊走丢了,根本想都没有想过还能找回来,他们却不辞辛苦追到外村,帮我找了回来。”近日,包头市固阳县怀朔镇石人湾村村民高升感叹道。以前,由于基层警力不足,村民走失一只羊只能自认倒霉,可如今却大不一样了。

今年7月以来,包头市公安局深入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在包头市全面实施以“一村一辅警”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牧区警务战略,不断健全农村牧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完善农村牧区警务工作机制,有效提升了维护农牧区社会治安稳定的能力和水平。

推进警力前置

夯实“打防管控”根基

据官方统计数据显示,至2018年底,包头市常住总人口288.9万人,其中有47.5万人生活在农村牧区。农牧区地域广阔,经济基础薄弱,居民居住分散,社会治安状况相对复杂。如何守好治安“第一道防线”,成了包头公安事业发展之路上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谋远先需强基,拔本才能塞源。”实现农村牧区社会治安稳定,包头公安的决策者们在对体制机制进行优化改革中找到了答案。

2018年初,一场大刀阔斧的派出所警务机制改革在包头警界推开:将包头市原有的109个派出所撤并整合为72个,精简率达到34%;将390名民(辅)警下沉到基层派出所,将撤销的责任区刑警中队警力充实到派出所。同时采取优化配置、科学整合、相邻合并的原则,撤销地处偏远、人口稀少、治安相对稳定的农牧区派出所,以“警务工作站”和“流动派出所”模式作为补充。经过一系列改革,农牧区派出所基本警力达到10人左右,警力不足的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

但基层派出所工作千头万绪,纠纷调解、安全检查、治安防范宣传……大量基础性、事务性、服务性工作都由派出所民警包揽,警力不足与事务性工作大量增加的矛盾仍旧突出。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在警力下沉这条路上,包头公安还得再迈一步。

今年7月11日,包头市公安局制定印发《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的实施意见》,强力推进“一村一辅警”工作,让警力再前置,将资源再优化,全力补齐农牧区基层基础警务工作这块“短板”。

按照实施意见的要求,各地区要结合辖区农牧区警务工作实际,适时调整警务机制,优化警务运行模式,持续推进警力下沉,充实农村牧区派出所警力,最终实现“派出所警力占各单位警力的50%、社区(驻村)民警占派出所警力的40%”这一目标。

抓住“三化”关键筑牢治安首道防线

“实现乡村有效治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创造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是公安机关的职责所在。”7月13日,包头市公安局第24次党委(扩大)会议上,相关负责人的话掷地有声。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按照包头市公安局党委的安排部署,力度空前的“一村一辅警”工作迅速拉开序幕。工作推进中,各旗县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配套出台了政策措施,分解细化工作任务,迅速构建起由旗县区政法委牵头、政府相关部门配合的工作体系,为全面落实“一村一辅警”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在对驻村辅警办公地点、配套设施、工作机制逐一落地的同时,各地还在落实“一村一辅警”工作的具体实践中,探索出了做实基层基础工作的新路子。包头市公安局昆都仑区分局在与当地组织部、民政局沟通协商中,结合当地农村地区现状,共同发布文件,创造性地任命“一村一辅警”驻村辅警为所在村村主任助理,列席村“两委”会议,参与村里事务,提升农村依法自治能力。

“驻村辅警以下派的形式进入嘎查村‘两委’班子,协助嘎查村班子开展工作,其主要任务是以创建平安嘎查村为目标,推进基层治理。”昆都仑区公安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按照“一村一辅警”或“一村多辅警”的原则,昆都仑区公安分局共派驻37名辅警进驻24个行政村。

驻村辅警不仅要“驻”在农村牧区,还要“住”进农牧民心里。为了让驻村辅警全心全意服务乡村治理,各地公安机关积极解决驻村辅警工资待遇、交通出行等问题,切实解决了驻村辅警的后顾之忧。

九原区公安分局针对驻村辅警工作任务落实情况、服务群众等工作项目进行月考、季评,每年评选一次“十佳驻村辅警”,年度考评优秀且工作突出的辅警,可直接转为区聘合同制待遇,以此促进驻村辅警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实现驻村辅警专职化。昆都仑区公安分局则向相关部门提出提高驻村辅警待遇的申请,激励驻村辅警干事创业。

此外,为了便于驻村辅警走村入户,九原区公安分局还为驻村辅警配备了警用标志摩托车和电动自行车,切实解决辅警工作中的出行难题。

“从辖区管理的参与者、配合者,转变为组织者和协调者,我感觉自己的肩头多了一份责任感,在群众眼皮底下工作,一方面增加了透明度,另一方面则减少了距离感。”九原区梁家营子村驻村辅警赵洪亮说,如今,村民有事不打110了,直接到设在村里的驻村辅警工作站就能解决。

而随着“一村一辅警”工作的全面推开,驻村辅警队伍也走上了队伍规范化、管理正规化、职责明晰化的路子,驻村辅警不仅成为了农村牧区治安的“第一道防线”,而且也有力地助推着包头公安基层基础工作改革创新的步伐。

贴近服务距离

构建警民共治格局

几天前,发生在固阳县金山镇协和义村的一起案件,让村党支部书记刘在在和村民们看到了“一村一辅警”模式的打击服务效果。

8月10日,协和义村驻村辅警尹珉在村里走访时得知,位于协和义村委毛忽洞村南的一座山上出现了几名可疑人员。“他们拿着类似地质探测的工具,一到天黑就在山上探测,形迹十分可疑。”听到村民们的反映,尹珉赶忙向派出所领导汇报。经过初步判断,这伙人员可能是盗墓者。8月13日凌晨1时许,民警们在治安积极分子的配合下,将4名嫌疑人当场抓获,所幸墓室尚未被打通。“能够成功抓获这些盗墓者,咱们的驻村辅警功不可没。”刘在在说。

这只是“一村一辅警”工作构建“打、防、管、控、服”新格局的一个缩影。

其实,在推动警力前置的同时,创建新型乡村警务模式也成为了“一村一辅警”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按照要求,相邻两个村落的驻村民警、驻村辅警组成探组,联动开展“打、防、管、控、服”等基础工作,形成了“一方有事、八方支援,相互协同、守望相助”的新型乡村警务工作模式,有效解决了以往“远水救不了近火”的难题,实实在在地提升了村民的安全感。

此外,驻村辅警在管区民警指导下,承担了本村大部分日常性、事务性工作,极大地缓解了农牧区派出所警力不足的矛盾。驻村辅警吃住在农村,工作在基层,穿行在农村牧区的田间地头,面对面和群众交流,了解当地治安状况,及时对流动人口、重点人口、重点工作对象进行了解管控,并在派出所管区民警的带领下,开展治安纠纷、民间纠纷的调解工作,化解村民之间矛盾,消除刑事、治安、民转刑等各类案件的隐患。

而农村牧区共建共享共治体系的水平也在“一村一辅警”工作中得到了有效提升。驻村辅警到村后积极联系群众,在行政村建立了治保会组织,构建起了警民共治的良好格局。

“辅警沉下去,给身边的群众解决了一系列难题,成为农村牧区平安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包头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包头市“一村一辅警”工作的深入推行,取得了警务工作前移、信息触角延伸、服务距离贴近、治安形势好转、警民关系密切的良好效果,打通了平安包头建设的“最后一公里”。而“一村一辅警”工作的深入推进,也为包头公安推进社区警务改革提供了现实参考。目前,包头市公安局已经将社区警务运行机制改革纳入重点改革项目,下一步将有步骤地开展推进,让社区群众也切实感受到便捷、高效、满意的警务服务,共享公安改革红利。

  
                     
友情链接
金启程2  -  金启程科技 

Copyright © 2011 内蒙古法制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东街兴安丽景一号楼八楼   邮编:101501  电话:0471-4687547  传真:0471-4687547  邮箱:xxxxx@sin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