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河区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二庭庭长秦建勋正在阅览送达报告书。
“韩平,我们是临河区法院公证参与司法辅助事务中心送达员,现特向你送达开庭传票等相关诉讼文书,请你签字查收。”
“我都躲了这么久了,你们咋还能找到我?”8月8日,在临河区某工地工作的韩平看到送达员后,既惊讶又懊恼。
此前,为了躲避债权人与法院工作人员,韩平一直东躲西藏,无固定居住地和工作单位。
当事人下落不明或故意拒收法律文书等“送达难”现象日益突出,影响了法院的司法效率和司法权威。为了切实解决“送达难”问题,今年4月初,临河区人民法院引入公证参与送达机制,与巴彦淖尔市平安公证处深入合作,成立了公证参与司法辅助事务中心,委托该公证处参与送达民商事案件相关法律文书。
按照双方合作协议,巴彦淖尔市平安公证处委派2名公证人员及5名公证辅助人员入驻临河区法院,开展民商事案件诉讼材料的送达工作。面对当事人联系方式不通、送达地址不明且恶意“失联”等情况,如何高效率地进行送达成为关键。
“法院‘送达难’,主要难在‘找’,只有在‘找’上下足功夫,这一难题才能迎刃而解。”临河区法院公证参与司法辅助事务中心公证员孟璟介绍说。
为此,临河区法院与公证处、邮政部门合作建立了“邮寄+公证”送达机制,对未能由邮政快递送达的诉讼文书,由该中心直接送达。在送达过程中,该中心会根据受送达人实际送达情况制定相应计划,在送达结束后,就送达过程、送达结果等情况形成书面送达报告书交于承办法官。送达过程包括电话、短信、直接上门送达情况及送达次数,送达过程全部录音录像,法官可根据送达结果情况开展审判工作。同时,为了确保送达地址准确无误,提高送达效率,该中心送达员会首先通过卫计网、公安网,查询受送达人经常居住地及户籍地址,并及时走访受送达人所在地办事处、居委会、小区物业及街坊邻居等,查询其实际住所地及工作单位。
“以往,案件转至承办法官后,法官及司法辅助人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寻找被告,受案件数量多和审理期限的影响,法官工作压力剧增,导致案件审理周期长,当事人有不满情绪,对法院抱怨颇多。自从公证辅助送达机制引入法院后,我能踏踏实实地坐在审判庭里敲槌断案了。”临河区法院民事审判第二庭庭长秦建勋对该中心的送达工作连连称赞。公证送达机制引入后,法官能更加专注地审理案件,书写裁判文书,结案率提升了,当事人满意度也提升了。
对于公证辅助送达带来的“甜头”,书记员小王也深有体会:“以前总是跟着法官到处找人,案卷材料堆积如山,苦不堪言,现在能安心地在办公室里做庭前准备、校对文书、整理案卷等工作了。”
该中心自运行四个月以来,共接受临河区法院委托送达案件484件,受送达人795名,其中来法院领取220名,语音送达107名,邮寄送达54名,直接送达347名,出具《送达报告书》共计189份。从实践效果看,公证参与法院送达机制的实施,将司法送达从审判辅助事务中逐步剥离出来,通过整合双方资源优势,实现了职能互补,不仅节约了司法资源,而且助力法院实现了审判质效的大力提升。
(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