绷紧“严管之弦”送上“厚爱之暖
第06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3812期:第06版 本期出版日期:2019-06-28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九原区人民法院工作巡礼———

绷紧“严管之弦”送上“厚爱之暖

”———包头市九原区人民法院弘扬“传帮带”优良传统纪实

本报记者●王祯
语音朗读:语音播报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在包头市九原区人民法院,“老法官”不仅仅是一种界别法官年龄的称谓,他们在工作中默默奉献和爱岗敬业的精神风貌,更是青年法官们学习的榜样。多年来,该院通过对青年法官以思想上引导、业务上辅导、心理上疏导、生活上指导的“传帮带”培养模式,形成了全院上下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有效推进了九原区法院各项工作见实效,获肯定,让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的“传帮带”优良传统在沉淀中薪火相传、代际相承。

言传身教经验入心入脑

近年来,伴随法治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九原区法院大力引进、招录青年干警,为法院注入了新鲜血液。青年法官法律理论功底虽深,但却缺乏审判实践经验。作为资深的“老法官”们,利用“传帮带”精神帮助青年法官快速成长,已成为九原区法院的一种长效机制。到底如何传?帮什么?怎么带?近日,记者走进九原区法院,对该院“传帮带”优良传统一探究竟。

今年4月,包头市某废铁加工厂工人刘明(化名)在干活期间不慎受伤,与该厂负责人张强(化名)就赔偿事宜协商无果后,无奈之下,将其诉至九原区法院。在调查取证期间,负责该案的民事审判庭庭长王俊生发现,原告刘明的确受雇于该加工厂,但雇佣双方并没有签订劳务合同,且事故发生当天,除一名工友在场可以证明事故发生过程外,再无其他任何有效证据。

“现有的证据欠缺,如果让我来办这件案子,一时间会不知道该如何下手。”法官助理梁志仙回忆道。由于该案证据不足,且被告人张强又态度强硬,对刘明的受伤事实“不认账”,如果开庭审理,恐怕胜算不大。面对这样的难题,王俊生决定通过调解来化解这场纠纷。于是,他开始与双方当事人一起深入了解案件情况,从法理、人情方面进行客观分析,并站在受害者和被告人的角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对双方进行耐心调解,安抚受害者情绪,逐步拉近了双方当事人的距离,成功将双方矛盾化解在庭前,最终双方当事人达成协议,刘明得到了应有的赔偿。

说起该案,来到九原区法院任民庭法官助理不到两年的梁志仙感触颇深,“通过这起案件,王俊生庭长教会我们,在受害人提供证据不足的情况下,需要法官根据自己多年来的办案经验判断案情,然后,在与双方当事人沟通的过程中,了解其真正诉求,抓住当事人想要解决矛盾并不想激化矛盾的心理进行调解,最终才能在双方互谅互让的基础上案结事了,让双方当事人满意。”

为了提升青年法官的审判水平,九原区法院“老法官”们常常把“徒弟们”带在身边,将每一起案件的办理,作为青年法官的真实版“教学材料”,从庭前准备、庭前阅卷、庭审驾驭、调解技巧、裁判文书制作等审判实践中的各个环节入手,一对一讲解案件要领,手把手教方式技巧,让每一位青年法官能够真正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短时间内挑起审判工作“大梁”,从而提升了审判力量。

敬业爱岗树起典范榜样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社会矛盾汇集于基层法院,九原区法院受理案件数量呈逐年攀升态势,案件类型的多样化和复杂化加重了法官们身上的担子。每一起案件办理的背后,“老法官”们踏实负责的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感染着年轻的法官。

作为基层法院,接触最多的是老百姓,处理最多的案件也是家长里短……如何正确地处理好每一起案件,是考验新时期每一名法官的标尺。“老法官”们注意到,除了要提升青年法官的审判水平和技能外,对其进行思想教育也尤为重要。

“刚开始接触当事人时,由于自己欠缺经验和技巧,总是和当事人沟通不好,有时候甚至会激化矛盾,后来在“师傅”的指引下,才发现原来办案不光是翻翻法条那么简单。”法官助理郭宇莹告诉记者,无论对案件进行取证、了解,还是对当事人进行调解……“师傅”们处理问题的视角、思路及接待当事人的方式和态度,都成为课本之外难得的“养料”,让她受益匪浅,心生佩服。

郭宇莹提起了一件印象深刻的案子。几年前,一家房地产开发商为某拆迁户进行拆迁补偿时,没有按照与户主事先承诺并签订的合同对其进行拆迁补偿,该户主将房地产开发商诉至法院。立案后,办案法官开始取证调查,不曾想这家房地产开发商对此“早有准备”,隐瞒各类相关证据,拒不提交,案件调查层层受阻。接下来的几天,民事审判庭法官程德军带领郭宇莹先后来到辖区建设局、土地管理局等相关单位进行走访调查,最终找到了该案原始证据,并将此作为本案的定案依据,作出了公正的判决,维护了被拆迁户的合法权益。“几天的取证过程,程法官带着我奔走在这些相关单位,并且每一次都叮嘱我一定要细心做好记录、保存证据。”郭宇莹回忆,这起案件让她愈加看到了资深法官身上的严谨、钻研和负责任的闪光之处。

为了帮助青年法官提高审判综合能力,除了在其业务水平上出对策、下功夫,法官的职业品德也成为“老师”们的一项重要“教学课程”。在审判实践过程中,不仅培养青年法官吃苦耐劳、廉洁奉公的司法精神,还要教育青年法官增强“人民法官为人民”的服务意识,使其在潜移默化中学到“老法官”们严谨的工作作风和优良的司法理念。

亦师亦友合力争创一流

在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下,青年法官接受新事物能力强,善于创新,对待案情有自己独到的意见和观点,能够帮助“老法官”补充新的知识面,补齐信息化应用的短板。对待疑难杂症类案件,九原区法院老、中、青三代法官常常围坐在一起,在案情交流中互相启发,在思维碰撞下相互借鉴,有效提高了法官队伍的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水平。

“只有多沟通、多交流,我们才知道这些孩子们是怎么想的,多走动,多观察,他们才能看到我们老一辈是怎么做的。”九原区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刘枝瑞告诉记者,该院“老法官”和青年法官在办案中注重沟通、相互交流,打破了往常“单打独斗”的办案模式,形成了“群策群力”的良好局面,提高了办案效率,凝聚了队伍战斗力。

在青年法官看来,“老法官”们的过人之处远远不只是在办案中耐心教导,引导他们如何当好一名法官,同时,也在平日里的相处中对“学生”们爱护有加,让每一位青年法官都感受到来自这个大家庭的和睦和温馨。

“刚上班时单位离家比较远,再遇上加班,晚回家便是常有的事。每每此时,大姐姐郄怡君都会高声喊到:‘有人要搭车吗?’刚开始我有些不好意思,但一想到郄怡君平易近人、平时帮我完成工作时、找我谈心聊天的那些事情,我便消除了刚入职时与她和大伙儿的距离感,细算起来,这顺风车我一搭就是两年。”谈起这件事,至今让综合办的陆莎感觉到别样的温暖。“多年来,每一位新来法院的年轻人,工作没多久就很快融入了这个和谐的大家庭,常常觉得我们不仅是同事,更是朋友,也是兄弟姐妹。”陆莎深有感触。

“刚来法院工作,青年法官都心怀理想、激情高涨,但也难免因为压力大等现状感到困惑和迷茫,我们能做的就是以自身经历和阅历帮助他们解心结,化难题,鼓励他们以更饱满的热情和强健的体魄投身到法院工作中,更好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提到“传帮带”精神下的“为师之道”,法官连维胜道出了“严管+厚爱”的“育人良方”。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2018年,九原区法院荣获“全国优秀法院”称号,这一项“国字号”荣誉为该院“硕果累累”的荣誉簿上再填勋章。回眸建院63年来,九原区法院始终把服务保障发展大局作为神圣使命,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把扎实推进改革作为应有担当,乘着司改的风帆阔步前行。在这砥砺奋进的几代人中,“彼时风华正茂,如今华发已生”的“老法官”们为之献上了他们的青春和热血,今后,青年法官们将继续用信念做船,以理想制舵,扬帆起航,做法治建设的“燃灯者”,当人民群众的“守护神”!

  
                     
友情链接
金启程2  -  金启程科技 

Copyright © 2011 内蒙古法制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东街兴安丽景一号楼八楼   邮编:101501  电话:0471-4687547  传真:0471-4687547  邮箱:xxxxx@sin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