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激发民警肩负起移民管理的新使命新职责,近日,甘其毛都出入境边防检查站举行重温入党誓词仪式。
民警认真查验旅客证件。
2018年,“甘其毛都口岸累计完成进出口货运量1908万吨,同比增长4.8%,实现进出口岸贸易总额233.6亿元,对蒙贸易值占蒙古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28.82%,占中蒙贸易值的43.54%……这些数字的背后,凝聚着边检人的日夜坚守和忠诚奉献!”3月11日,在甘其毛都出入境边检站“服务中蒙经济走廊 边检在行动”警企座谈会上,巴彦淖尔市甘其毛都口岸管委会主任恩和说道。日均查验车辆2000余辆、出入境人员2500余人次、进出口货运量5万余吨,24小时全天候轮流执勤……在口岸过货量逐年攀升、工作任务日渐繁重、维稳风险逐渐突出成为新常态的情况下,甘其毛都出入境边防检查站积极推进“智慧边检”建设,通过做好“加、减、乘、除”四法,使其成为助力口岸经济发展、服务地方对外开放的强劲动力。
主动融入
创新服务举措做“加法”
甘其毛都蒙古语意为“一棵树”,是我国距离蒙古国塔本陶勒盖煤矿和奥云陶勒盖铜矿两大矿最近的陆路口岸,是“一带一路”对蒙贸易通道的核心枢纽,战略地位十分显要。
“过去,车辆和员工备案都是攒够一批集中去办理。现在,哪怕只有一辆车、一个人,也能随到随备。”乌拉特中旗三和能源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张铁军说,去年年底的一件事让他至今记忆深刻。
当时,他公司的卡车在蒙古国发生侧翻,需要派出车头和司机前往救助。临时去哪里找拥有国际道路运输资质的司机呢?张铁军只好向边检站求助。最终,在当日值班科长那仁满达的协调下,不但找到了符合标准的司机,并且迅速完成了车头和司机的备案通关手续,将损失减少到了最低。
张铁军所说的“随到随备”,是该边检站加快推进“放管服”改革的七条措施之一。为了提升口岸通关效能,该站积极拓展服务领域,不断延伸服务触角,启用货运车辆员工备案验放系统,平均验证时间缩短至20秒,出台深化边境贸易、跨境旅游发展等工作举措,最大限度满足涉外企业车辆顺畅通关的需求。
工作中,该站急企业所急、想企业所想,创新借鉴区域便利政策,助推边境区域经济合作、通关便利化水平提升、出入境人员自助通关进程,推出中国公民出入境通关排队时间不超过30分钟、备案随到随备、鲜活产品绿色通道、国际客运班车优先验放等便民利民举措10余项,极大地提升了出入往来。2018年,口岸进出口平均通关时间分别为2.24小时和1.09小时,同比分别压缩93.8%和70.78%。
聚焦中心
执勤警力配置做“减法”
“今天天气挺给力,不然的话,平时都是煤灰、沙尘,从这边望不到那边。”该站执勤业务二科科长那仁满达在运煤通道巡查,他一边扬起胳膊指向远处,一边对笔者说道。
甘其毛都有三宝:春秋的沙暴、脚上的血泡和脸上的口罩。口岸所处地域属于荒漠草原气候,全年大风扬沙天近100多天。据那仁满达介绍,他是2000年来到这里的,当时的工作和生活条件都十分艰苦,口岸上没有常电,没有自来水,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2009年才逐渐得到改善。面对口岸艰苦的自然和工作条件以及日益攀升的过货量,从早上8点到晚上口岸闭关,边检民警日均执勤时间近12个小时,人均查验车辆300余辆次,全年人均执勤时间达260天以上。因为常年累月的超负荷步走和不停地钻车头、爬车底,民警们都不同程度地患有腰肌劳损、腰间盘突出等疾病。
队伍素质决定着通关速度。面对移民管理新体制新使命新要求,如何在进一步优化勤务安排与盘活用警效能的同时,全力保障口岸安全畅通,成为甘其毛都出入境边检站面临的新课题。
1月24日,公安部党委委员、副部长,国家移民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许甘露在全国移民管理工作会议上提出,着力锻造一支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的高素质过硬移民管理队伍。为此,该站将民警专业能力素质建设作为第一要务,实施人才培育储备战略,制定全能型检查员培训三年规划,开展“百日争先”“综合技能比武”等活动,探索构建“全员普训+轮岗轮训+重点培养”“脱产集训+外派交流+外聘特训”“远程教学+跟班见学+实操践学”培训模式,推进人才培树模式规范化、科学化。
结合“全能型检查员”建设,该站着眼检查员队伍长远发展和素质提升,组建了法律政策、证件鉴别、查缉查验技战法等课题小组,每周录制法律知识、外语学习等授课小视频,分享至“学习小组”微信群供全站民警学习使用,建立起了实体化运作的“工匠型”专家队伍。同时,针对基层警力紧张的实际,该站推行机关干部日常协勤、节假日和重大勤务协勤机制,机关干部上台能验证盖章,下台能处理机关事务。通过深挖潜能、充实警力,不仅缓解了执勤压力,通关效能还得到很大提升。2018年,该站共检查出入境人员72.36万人次,车辆52.53万辆次,单日最高过货量突破11.8万吨,口岸过货量连续两年突破1800万吨。
立体管控
打磨维稳利刃做“乘法”
22.6克、16.4克、12.4克……3月7日至9日,甘其毛都出入境边防检查站三天内连续查获三起走私毒品案件,缴获安钠咖51.4克。此案是该站通过与乌拉特海关缉私部门加强协作配合、共享信息,取得的又一战果。
“案件的查获,得益于‘立体化’查缉查验布局,通过与口岸联检单位建立协同机制,共同探索实战实用查缉技战法,实现了口岸管控由各自为战、单一模式向合成作战、多元模式的转变,形成了优势互补、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的管控体系。”甘其毛都出入境边检站站长李强介绍道。
在口岸管控中,该站积极构造“立体化”查缉查验布局,出台健全站长责任制、密切联勤联动、提升队伍素质等管控措施20余项,制定限定区域备案准入、科队领导分区域驻点指挥、全要素处突演练等8项工作制度,构建起了重点区域“全要素”、关键环节“全方位”、敏感时段“全过程”的闭环式管控格局。
既要依靠精准查缉布局,又要紧抓信息化发展脉搏。该站采用科技查验手段,破解通关瓶颈和管控难题,自筹经费,建成双向可视对讲指挥、哨位智能分析报警等信息化应用系统建设,实现了“一触预警、联动报警”。此外,探索出台《“云+”智能管控工程建设规划》,逐步建设以周界智能防护系统为中心,以人体安检、哨位报警、智能抓拍、车底反偷渡、卡口管理、车辆拦阻、警犬辅助及生物信息采集等系统为支撑的防控“闭环”,实现用警数量和执勤强度“双下降”,通关效率与管控效能“双提升”。
温情服务
优化通关环节做“除法”
2018年8月2日晚7时25分,甘其毛都出入境边检站接到求助电话,称中国籍公民唐家明在蒙古国煤矿工作期间,突发重疾,全身瘫痪,情况危急,急需回国救助,请求边检站给予帮助。
接报后,该站立即与蒙方边检机关举行紧急会晤,通报相关情况,请对方协调蒙方口岸联检单位开通“绿色通道”。同时,联系驻地海关、医院等部门做好准备。
就在双方联检单位准备就绪,工作人员全员待命时,唐家明家属来电称:蒙方突降暴雨引发山洪,车辆被困,抵达口岸时间无法确定。该站将情况通报各方后,实时与患者家属沟通联系。
整整等了13个小时,第二天上午将近11点,唐家明终于到达蒙方嘎舒苏海图口岸。中蒙两国联检单位共同努力,仅用时3分钟就为唐家明办完全部通关手续,为后续救治赢得宝贵时间。
类似这样的紧急救助,该站每年开启绿色通道、救助伤病旅客20余人次。为持续提升服务品质,该站坚持“以人为本 服务至上”的理念,为两院院士、60岁以上老人、弱病残孕人群、载运果蔬和生鲜食品车辆开通“绿色通道”,延伸“网上办事”触角,通过开通微信公众号与网上服务端“一号一端”,提供紧急救助响应、投诉咨询受理等“一网通”服务,实现边检服务向普惠型转变。
“深化创新升级战略、核心引领战略、品牌驱动战略。”甘其毛都出入境边检站站长李强告诉笔者,面对新时代新体制新挑战,他们正积极投身“走前列,创一流”改革进程,高站位打造“河套亮丽国门”品牌名片,以优异成绩争创“服务开放先锋模范出入境边防检查站”,跑好移民管理新事业的“第一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