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援春风驱寒夜维权暖阳沐民生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896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5-04-22

“法治护航暖民心 绘就鹿城新‘枫’景”系列报道

法援春风驱寒夜维权暖阳沐民生

包头市司法局以高质量法律援助擦亮为民底色

本报记者●郭星宇
语音朗读:语音播报

在塞北鹿城的法治建设蓝图上,法律援助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包头市司法局通过打造法律援助新模式,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以优质高效的服务为群众纾困解难。2024年,包头市司法局累计受理法律援助案件2664件,提供法律援助咨询8735人次,为困难群众挽回经济损失1652.7万元。这组数字的背后是包头市司法局精准发力服务民生的真实写照。

援助残障人士调解现场

科技赋能法律援助

“援调对接”打造矛盾化解“快车道”

采访中,包头市司法局法律援助科科长杨丽丽告诉记者:“在原有法律援助工作的基础上,包头市司法局做足大量功课后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法律援助与人民调解对接工作的实施方案》,把人民调解引入法律援助工作中,建立了‘法律援助+人民调解’互转机制,推动矛盾纠纷化解关口前移,争取诉前和解的最大可能,从而减轻当事人诉累、节约司法资源。此方案从2023年11月推出后,‘援调对接’新的工作模式便在包头市推开。”

随着该模式的推进,各旗县区司法局在法律援助受理场所,以设立调解室的方式开展“援调对接”工作。按照“应援尽援、依法依理、自愿公平、能调不诉”的原则,充分发挥法律援助和人民调解在维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积极作用,妥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年6月,张某等40余人向某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追讨拖欠的工资无果后,向包头市九原区矛盾调处中心提出劳动者维权申请,九原区矛盾调处中心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调解,帮助张某等人索要工资。调解过程中,双方当事人争执不下,难以达成和解。由于张某等人符合法律援助条件,并且要求提供法律援助,于是,该案件被移送到九原区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

经九原区法律援助中心审查,该案件属于法律援助范围,张某等案件当事人符合法律援助条件,当天便指派了法律援助律师,案件进入法律援助程序。在法律援助律师的帮助下,提请了劳动争议仲裁,经仲裁院立案审理,最终作出劳动仲裁裁决书,要求某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支付拖欠张某等人的工资。该案的成功解决,得益于“援调对接”工作模式的实施。

2024年,全市办理“援调对接”案件108件,其中,法律援助转人民调解案件70件,人民调解转法律援助案件38件,为当事人挽回经济损失约111万元。

服务升级架起法治惠民“连心桥”

包头市司法局在开展法律援助服务的过程中,实行优先受理、优先审查、优先指派“三优”服务,对军人、农牧民工、未成年人、残疾人等群体实行优先受理;对农村高龄老人、妇女、留守儿童、申请支付劳动报酬或者请求工伤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的农牧民工等群体免予审查经济困难状况;对重大疑难案件、即将超过诉讼时效、仲裁时效案件等进行优先指派,并实施容缺受理,切实帮助经济困难群众及特殊人群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一支能力强、素质高的专业队伍,是提供优质法律援助服务的重要保障。包头市司法局统筹建库,全面升级法律援助人才储备。通过推荐、审核、公示等程序,精心挑选195名律师进入法援人才库,针对性开展民事、行政、刑事和未成年人案件法律援助工作。同时,包头市司法局还组织全市各级法律援助机构工作人员、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进行培训,不断提升专业素质。

为了提升服务质效,包头市司法局以案件评查的方式狠抓法律援助质量,扎实推进“二级三评”“质检”模式,即市、旗县区两级法律援助中心提前对本年度已归档案卷进行“自评”,再由各级法律援助机构组织开展互评,最后由案件质量同行评估专家按比例抽取案卷进行“复评”。对于查出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要求在规定时限内整改达标。

值得一提的是,包头市司法局创新运用受援人“身心情况摸底表”,详细了解受援人的身心状态,通过情绪疏导的方式安抚受援人受伤的心理。在法律援助服务中,工作人员通过耐心倾听、细心梳理、贴心疏导、用心办理、暖心回访“五心服务”工作法,将法律的刚性与人文关怀的柔性相结合,生动诠释了新时代法律援助服务的温度与力量。

市域通办构建法援服务“同心圆”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进城务工人员刘某某受雇于包头市固阳县某矿业公司,在从事安装作业时意外受伤,因赔偿问题需向事故发生地法院提起诉讼。然而,拄着双拐行动不便、经济拮据的他,面对跨区域诉讼的现实,一度陷入焦虑。来到包头市昆都仑区法律援助中心咨询后,刘某某得知包头市已全面施行法律援助“市域通办”服务,群众可就近选择任意一家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援助,不受户籍或事发地限制。于是,刘某某向昆都仑区法律援助中心提出援助申请,昆都仑区法律援助中心立即为其开通“绿色通道”,当天完成受理、审核手续,并指派办案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律师全程代理。承办律师迅速调取证据、固定工伤事实,精准拟定诉讼策略,最终帮助刘某某通过法律途径争取到合理赔偿金。

这场原本因地域壁垒造成不便的维权之路,在“市域通办”机制下高效推进,让困境中的劳动者真切感受到“法律服务零距离”的温暖。

据杨丽丽介绍,2024年4月26日,包头市司法局出台了《关于开展包头市法律援助市域通办工作的通知》,要求全市各级司法行政机关把法律援助“市域通办”这项民生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任务来抓。“市域通办”暨包头市范围内法律援助受理、审查和指派环节不受行政区划的限制,申请事项属于法律援助事项范围且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可在全市内任意一家法律援助机构提交申请,实现“就近申请,一次办结”。

法律援助“市域通办”工作开展以来,全市办理法律援助“市域通办”案件17起,切实满足了受援人“就近、便捷、优质、高效”的办事需求。

数字赋能开启线上服务“一扇窗”

在法律援助工作中,包头市东河区司法局积极探索“智慧司法”新路径,创新研发了“东河区司法局AI法律援助律师小美”“24小时不打烊”的智慧法援平台,为法援服务插上了人工智能的翅膀。

该平台依托大数据分析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构建了包含上万条法律条文、典型案例的知识库体系,覆盖婚姻家庭、劳动纠纷、合同债务等12类常见法律问题。群众只需通过屏幕打字或者发语音,即可享受智能法律咨询、诉讼风险评估、法律文书指导等全流程服务。

“AI法律援助律师小美”的突出优势体现在“三全服务”:全天候在线,突破传统服务时间限制;全领域覆盖,涉及民事、行政等主要法律领域;全流程辅助,从咨询到诉讼指导形成完整服务链。该平台还通过语音交互、方言识别等技术消除数字鸿沟。

杨丽丽告诉记者:“东河区司法局研发的AI法律援助律师小美的落地,标志着包头市首先在东河区实现了从‘人找服务’到‘服务找人’的转变。”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包头市司法局将以民生需求为导向,让法治基因融入城市血脉,将基层治理新图景描绘得越来越美,“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正在上演。

  
                     
友情链接
金启程2  -  金启程科技 

Copyright © 2011 内蒙古法制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东街兴安丽景一号楼八楼   邮编:101501  电话:0471-4687547  传真:0471-4687547  邮箱:xxxxx@sin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