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自治区政府新闻办举行了“助企行动”专场新闻发布会,这是自治区“六个行动”系列新闻发布会的首个专场发布会。自今年2月自治区印发助企行动实施方案以来,由自治区国资委牵头,自治区政务服务与数据管理局、发改委、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市场监督管理局、科技厅分工负责、协同联动,各盟市全面参与的助企行动,经过2个多月“零距离”纾困解难、“心贴心”助企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自治区国资委
优化工作机制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助企行动开展以来,自治区国资委认真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要求,创新助企行动举措,优化工作机制,丰富助企方式,会同自治区有关部门,采取“专班帮”“联动帮”等方式,系统解决企业反映的各类突出问题,不断提高问题解决效率。从自治区本级看,目前,受理民营企业问题708件,办结593件,办结率84%;已办结央企国企问题24个,涉及项目投资金额604亿元。从盟市层面看,各盟市受理企业问题1196个,其中已办结问题705个,涉及项目投资金额1303亿元。为了畅通企业线上沟通渠道,自治区国资委推动“国企服务台”于今年3月上线运行,建成区内首个国有企业问题需求线上反映平台;增设涉企服务专席,全区已组建企业服务专员2410人,2025年以来,为企业提供帮代办4万次,助力500余个项目加快落地;优化12345便民服务热线,目前,全区企业服务专属知识共计10134条,全区776个部门上传企业服务政策专员2908名;持续完善助企体系,拓展助企服务内容,为企业提供“找订单、跑项目、强科技、促合作、解难题”五个方面的服务,解决企业经营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全面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自治区发改委
多措并举为民企提供系统化服务
自治区发改委民营经济发展服务局积极发挥“统”和“督”的作用,建立了解决问题、联系服务、政策支持、统筹落实、监测评估5个工作体系,不断为民营企业提供系统化服务。其中,最核心的是实打实帮助民营企业解决问题。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有关部署,该局依托“蒙企通”民营企业综合服务平台,通过分级联系服务企业制度,“一企一策”精准服务,构建了常态化解决问题机制。同时,该局在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政府欠款要账难、政府承诺兑现难3类民营企业反映最突出的“老大难”问题上,强化部门协同、创新方式方法,采取有效措施推进解决。一是建立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二是通过对接依法治区办和自治区清欠专班,帮助民营企业解决拖欠账款问题。近期,按照自治区助企行动安排,建立了民营企业诉求帮办代办机制,对于企业反映的诉求每10天调度办理进展,并向企业反馈阶段性办理结果,直至办结。
自治区发改委民营经济发展服务局重点从四个方面深入推进助企行动。一是坚持统筹推进,当好“大管家”。健全工作机制、细化工作举措,切实保障各项任务落实到位;二是坚持问题导向,当好“娘家人”。及时受理民营企业反映的问题诉求,办结一个销号一个;三是坚持项目为王,当好“店小二”。及时解决民间投资项目前期手续办理等问题;四是坚持政策发力,当好“辅导员”。会同自治区政数局等部门推进惠企政策“精准推送”“免申即享”等工作。
自治区政数局
综合施策 解决企业办事难多头跑问题
近年来,自治区政务服务与数据管理局从提升服务质效、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综合施策、同向发力,解决了部分困扰企业的办事难、办事慢、多头跑等问题,但审批提速企业感知不强、多头监管增加企业负担、诉求渠道不畅等问题仍是影响项目落地的关键堵点。为此,自治区政数局从“抓审批提速、助协同监管、畅诉求渠道”三个方面形成工作闭环,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在抓审批提速方面,深化涉企“一件事”改革。按照国务院统一要求,结合实际,从服务企业视角出发,推出10个涉企一件事,推动关联性强、办理量大的涉企事项集成办理。在助协同监管方面,不断规范涉企监管事项。在畅诉求渠道方面,不断优化热线企业专席建设。同时,建立为企服务专属知识库,完善企业、热线、政策专员“三方通话”机制。
下一步,自治区政数局将进一步深化、细化、实化工作举措,为推动助企行动贡献更多政数力量。
自治区科技厅
政策引导 支持企业创新发展
“科技兴企”是助企行动的重要内容,自治区科技厅持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引导激发企业创新积极性,营造良好创新环境,促进创新资源向企业集中集聚。
自治区科技厅抢抓“1+7+N”科技政策体系出台契机,不断优化支持企业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鼓励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按照企业研发投入增量给予后补助支持。扩大高新技术企业奖补支持范围;支持企业上市融资,对在自治区科创版挂牌企业给予资金奖补。积极培育科技型企业,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标杆企业”梯次培育机制。支持企业开展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鼓励企业牵头承担科技“突围”工程、科技创新重大示范工程、重点研发与成果转化计划等各类科技攻关任务。健全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加速推动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
自治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集中开展“减环节、减材料、减成本”助企行动
自治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在全区公共资源交易领域集中开展以“减环节、减材料、减成本”为主要内容的助企惠企行动,实打实地帮助企业解决堵点难点问题,做好一站式、保姆式服务,当好企业突围发展助推器。
自治区持续深化公共资源“一网交易”改革实践,以“数智转型”为引领,按照“区级统建、三级共用”原则,建成全区交易“一张网”系统,并在全区推行应用,构建起统一规范、利企便民、服务高效、监管协同的公共资源交易新生态,实现了全区公共资源交易“一网通办”“一网交易”“一网汇聚”“一网监管”。坚持便利化服务,打好“三减”组合拳。积极推进1000万元以下政府投资工程项目承诺制减免投标保证金,以真金白银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
下一步,自治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将进一步抓好助企行动任务落实,与各行政监督部门形成全链条监督合力,千方百计抓好助企行动各项任务落实见效,切实助力企业纾困增效。
自治区市场监管局
接续实施“六个工程”组织开展“六个行动”
企业是经济运行的基础,企业稳才能经济稳、社会稳。市场监管部门的工作与企业紧密相关,在助企行动中,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印发了《2025年继续推进五大任务、接续实施“六个工程”、组织开展“六个行动”具体举措》,努力做到“三个一”。
一是“一件事”提速。自治区市场监管局今年个转企“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已经完成,个体工商户转型为企业的6项业务实现一次办。实施千企万户结对帮扶行动,组织4876家企业同3.5万户个体工商户结对;推进分型分类精准帮扶,培育知名、特色、优质、新兴小微主体858户;盘活用好信用资源,推广“个体蒙信贷”,帮助1.9万家经营主体授信66.8亿元;持续推进知识产权专利商标质押融资,开发了惠企质量贷,持续落实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三年成长计划。
二是“一张单”规范。规范渉企检查方面,制定实施了《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关于规范市场监管部门渉企行政检查的通知》,规范行政检查主体、事项、计划、方式、要求、纪律、强化检查结果应用;牵头汇总《2025年市场监管领域联合“双随机一公开”抽查计划》,涉及23个部门62个联合抽查任务、94个抽查事项,全部上网公示。规范行政执法方面,印发了《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行政许可裁量权基准》《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行政检查裁量权基准》《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行政强制裁量权基准》;联合自治区司法厅出台市场监督管理不予行政处罚清单指导意见、不予行政处罚清单(2025版),涵盖了市场监管部门70项不予处罚事项,推进包容审慎监管;全面推行“体检式监管服务型执法”模式,构建起“预防为主、轻微免罚、重违严罚、过罚相当、事后回访”的监管执法新模式,让服务跑在监管前,监管跑在风险前。规范涉企收费方面,组织开展了全区行政事业性乱收费专项治理行动。
三是“一站式”服务。瞄准自治区产业集群、链上企业需求,建成全国唯一的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稀土),获批建设国家乳制品和稀土功能材料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和国家乳业、草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获批开展电解铝和纺织品(羊绒)国家首批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获批建设牛羊乳肉制品风险防控与关键技术、乳品质量数智监控技术国家市场监管重点实验室,服务产业企业提质增效。晶硅材料产业质量基础设施集成服务基地入选全国首批14个国家试点项目,奶业、风电装备制造、稀土新材料、现代煤化工4条重点产业链质量联动提升项目入选全国百个质量强链重点项目。开展市场监管进园区行动,整合标准、计量、检验检测、认证认可职能,工业园区(开发区)设84个质量一站式服务窗口,获评全国首批产业计量优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