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或许能让山石风化、江河改道,却磨不平罪恶刻下的痕迹。1995年,吕某良犯下命案后逃窜,30年间隐姓埋名辗转多地。警方不懈追凶,经过一代代刑警的努力终获真相。4月13日,随着办案民警押解着犯罪嫌疑人吕某良顺利凯旋,这起命案积案宣布告破。
追逃工作从未间断
1995年秋天,包头市土默特右旗萨拉齐镇后炭社区一群众报警,称自己房屋的租客闫某被人杀害。警方经勘验调查发现,被害人已死亡数日,与其合租的3名工友消失不见。警方立刻展开侦查,并于同年在宁夏找到了其中2名工友。经调查,排除了2人的犯罪嫌疑。警方判定,另一名工友吕某良具有重大作案嫌疑。
为尽快将凶手抓获,土默特右旗公安局围绕吕某良展开了全面的排查。当年负责该案的民警走过宁夏、山西、河南、广东等地,但由于当时技术条件有限,案件始终没有实质性进展。
“太遗憾了。”当年负责办理此案、现已退休的民警老于介绍道:“我们每年最少要对吕某良可能藏身的地方走访调查两次。有一次,我们得到他在山西一煤窑打工的线索,便立即动身赶了过去,结果他的工友说吕某良回老家了。我们又立刻赶往他的老家,却又是‘擦肩而过’。本来以为这次有希望抓到吕某良,结果还是让他给跑了。”
在一代代刑警的笔记本里,都记着同一个未完成的案件编号。吕某良的下落就像一根刺,深深地扎在办案民警的心中。在长期的侦查过程中,案件卷宗越来越厚,吕某良的具体信息也逐渐浮出水面。
攻坚克难锁定真凶
公安民警的字典里,没有“放弃追逃”四个字。
包头市公安局始终坚持“命案必破、积案必清、逃犯必追”,把命案积案攻坚摆在侦查打击工作的突出位置,主动向历年命案积案亮剑,对重点案件开展逐案会商研究。“每个积压命案我们都指定专人死磕到底,从查证线索到实地抓捕全程包办,重点案子更是专人盯、专人办,全面提升命案积案攻坚质效。”该局刑侦支队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随着调查不断深入,一条线索引起了民警注意。2024年4月,民警在吕某良老家找到一张女性照片。经调查发现,该女子曾与吕某良共同生活。联系到这名女子后,警方得知她和吕某良育有一女,现在母女二人在广东生活。但吕某良20年前就与她分开,从此杳无音讯,案件侦办又陷入了困境。
命案攻坚,攻的就是疑点难点。包头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多次与土默特右旗公安局刑侦大队研究会商,并指派民警前往查证线索。民警想到吕某良很有可能不会离女儿太远,于是将侦查重点放在了广东省。2025年正月未过,民警再次启动了新一轮的侦查工作,经过几个月的摸排走访、分析研判,终于在4月初掌握了重要线索,吕某良可能在广东省某纺织厂打工。
来到纺织厂后,民警犯了难。“原以为是个小厂子,没想到这个纺织厂规模庞大、人员复杂,像个小社区。”刑侦支队民警小范介绍,厂区内仅员工公寓就有10栋,员工有数千人,大多都是流动人口,想从里面找到一个隐姓埋名30年的嫌疑人,工作量巨大。
破案再难也得坚持。民警找到员工登记底册,从数百页信息中仔细搜索,虽然没有发现吕某良的名字,却发现了吕某良侄子的名字。“他很可能是用他侄子的身份潜藏在这里!”民警紧紧抓住这来之不易的线索,马上走访了“这一可疑人员”以前的工友。
功夫不负有心人。有工友说他近期在公寓附近出现过。民警随即调取查看了数百小时的厂区监控录像,经过工友指认,发现此人正是吕某良。
民警锁定了吕某良的藏身地点,经过8个小时的蹲守,成功将其抓获。经审讯,吕某良承认自己就是30年前命案的真凶。
隐姓埋名难逃法网
当年,27岁的吕某良年轻气盛,因酒后与工友发生口角,一时冲动杀了人。作案后,吕某良扒火车逃离包头,辗转10余个省份数十个城市。因为他没有身份证,生病了也不敢去医院,只能苟且偷生。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知道你们一定会找到我。”吕某良坦言,这些年他害怕人多的地方,怕警车,梦里总回到案发现场,如果当初没有心生恶念,就不会让自己的一生过得如此不堪。
30年光阴可以冲淡许多痕迹,但真相总有一天会浮出水面,因为正义永远不会迟到。
(包头市公安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