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市:“1+N”模式为基层治理注入持久动力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893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5-04-16

“法治护航暖民心 绘就鹿城新‘枫’景”系列报道

包头市:“1+N”模式为基层治理注入持久动力

本报记者王祯
语音朗读:语音播报

2024年,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围绕全面依法治国战略部署,提出进一步深化“1名村(居)法律顾问+N名法律明白人”行动(以下简称:“1+N”行动)工作机制的指导意见。包头市司法局积极响应,立足基层法治建设实际,以“融合、协同、服务、创新”为核心理念,推动村(居)法律顾问与法律明白人深度协作,探索出一条具有包头特色的基层依法治理新路径。截至目前,全市826个嘎查村(社区)实现法律顾问全覆盖,累计培养“法律明白人”4179名,基层法治服务质效显著提升,群众法治获得感不断增强。

法律顾问为群众答疑解惑

优势互补  破解基层治理难题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建设覆盖城乡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为基层法治建设指明了方向。司法部提出的“1+N”模式,旨在通过专业法律力量与本土法治资源的有机结合,破解基层法治服务“最后一公里”难题。

2024年以来,包头市司法局按照“1+N”行动安排部署,深入推动村(居)法律顾问和“法律明白人”的深度融合,按照市级统筹,各地区具体抓落实的原则,统一由各旗县区政府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统筹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公证员等力量,按“一村一顾问”标准配备法律顾问,实现了苏木乡镇(街道)、嘎查村(社区)法律顾问全覆盖。同时,为充分发挥嘎查村(社区)两委干部扎根基层、熟悉民情的优势,包头市司法局积极吸纳和培养其进入“法律明白人”队伍,以便带动更多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为化解基层矛盾纠纷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全市共有4179名“法律明白人”,其中两委干部4106人,占比达98%。此外,包头市司法局还吸纳各领域各行业人员组建了6000余人的普法志愿者队伍,协助开展各类普法宣传工作,形成了“专业力量+本土力量+社会力量”的多元共治格局。

据包头市司法局普法与依法治理科科长郄凤平介绍,长期以来,农村牧区法律服务资源短缺、群众法治意识薄弱等问题制约着基层治理效能。法律顾问虽然具备专业的法律知识,但因服务覆盖面广,导致服务频次低,难以满足群众日常法律需求;法律明白人虽然扎根基层、熟悉民情,但法律素养参差不齐,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不足。将二者优势互补,形成“专业指导+本土实践”相结合的协同机制,法律顾问与法律明白人共同参与矛盾纠纷调解、法治宣传教育、村规民约修订等工作,既能确保基层事务依法开展,又能传承乡土社会的传统治理智慧,实现了“法理情”的有机统一。

充电赋能  提升法治服务水平

2024年8月30日,包头市司法局与石拐区司法局联合组织开展“法律明白人”培训班,培训主要采取“案例学习+成果分享”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内蒙古孚本律师事务所主任张文用贴近生活实际的案例,详细讲解了农村群众日常生活中的常见法律问题。土右旗双龙镇优秀“法律明白人”陈浩和石拐区吉忽伦图苏木绍卜亥嘎查优秀“法律明白人”张忠,与大家分享了“法律明白人”开展法律宣传、参与人民调解、推动农村法治文化建设和基层依法治理工作的成果与经验,进一步提升了“法律明白人”的业务水平和能力。

2024年,包头市司法局通过建立“线上+线下”联合培训体系,组织开展了“法律明白人”线上培训51场次,线下培训33场次。培训内容涵盖民法典、土地管理法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并通过案例研讨、模拟调解等方式提升法律明白人实务能力。开展“1+N”模式普法宣传3000余次,为基层群众解答法律咨询2万余人次,同时,通过《跟海蛋纸学法》《红领∙法都嘟》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网红说法栏目,向群众现身说法,解答法律难题;其间,包头市司法局还为527个嘎查村、299个社区配发了2000余本《“法律明白人”普法读本》,真正让“法律明白人”的法律知识充实起来,有效发挥好基层纠纷“调解器”的作用。

为激发工作积极性,包头市司法局将法律顾问服务成效与法律明白人作用发挥纳入基层法治建设考核指标,对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给予表彰奖励。固阳县司法局将参与纠纷调解的“法律明白人”纳入人民调解员补贴范围,以调解员补贴标准发放补贴。昆都仑区司法局推出“法律明白人”积分奖补制度,充分调动“法律明白人”参与基层依法治理工作的积极性。同时,大力宣传“法律明白人”好的经验和做法,昆都仑区黄河社区唐小华在自治区“法律明白人”示范培训班上作了典型经验交流发言。此外,包头市司法局还联合《内蒙古法制报》对各旗县区推选的7名优秀“法律明白人”进行了宣传报道,切实让大家感受到“法律明白人”职责使命的重要和光荣。

法律明白人入户开展宣讲活动


协同共治  擦亮法治为民底色

“感谢调解小组!你们的辛勤付出帮我搬走了压在心头的一块大石……”2024年10月8日,焦某握着土右旗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主任田丰的手,激动得语无伦次。

2023年6月20日,包头市土右旗海子乡辖区村民焦某来到土右旗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寻求帮助。一年前,他以担保人身份帮同村好友董某向信用社贷款10万元。前几日,董某因突发心梗离世。董某的不幸,让焦某陷入困窘,事发后不久,信用社将担保人焦某诉至法院,要求其偿还死者生身的贷款。无奈,焦某东挪西借先偿还了七万多元。根据法律规定,焦某为死者偿还了债务,同时也有权追偿死者遗产的权利,可继承人不接受担保追偿。事发后,他请求司法调解。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主任田丰协同海子司法所、律师、人民调解员、村内“法律明白人”组成调解小组,进行协调,可当事人因失去亲人一时无法从悲痛中走出,调解过程一波三折。为了遏制矛盾进一步激化,调解小组多次深入当事人家中,从情理法三个方面说服继承人。10月8日,经过多次耐心调解,双方当事人终于达成以死者遗产偿还债务的调解协议,让焦某忧心忡忡的担保追偿纠纷就此成功化解。

记者了解到,2024年,包头市基层调解组织受理矛盾纠纷4.2万余件,调解成功率达98%,其中法律顾问与法律明白人联合调处疑难复杂纠纷138件,矛盾纠纷化解率显著提升。

法律明白人依托“熟人社会”优势,通过“拉家常”“讲故事”等方式开展普法,全市农村牧区法治宣传覆盖率大幅提升,群众遇事找法、办事依法的意识明显增强。东河区安居社区“法律明白人”崔强自编自演的《百变书记之“反诈书记”》,通过轻松幽默的表现形式,将法律知识融入日常生活场景,点击观看量达12万人次,获居民广泛好评。

法律顾问全程参与村规民约修订、集体经济合同审核等工作,协助修订(解释)村规民约及其他管理规定180余件,协助审查合同500余次,基层依法决策能力进一步增强。

从“单兵作战”到“协同共治”,从“被动响应”到“主动服务”,包头市“1+N”基层法治融合模式的推行,不仅为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提供了实践样本,更彰显了法治为民、法治惠民的初心。随着这一模式的深化推广,法治的阳光必将照亮更多角落,为乡村振兴与基层治理注入持久动力。

  
                     
友情链接
金启程2  -  金启程科技 

Copyright © 2011 内蒙古法制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东街兴安丽景一号楼八楼   邮编:101501  电话:0471-4687547  传真:0471-4687547  邮箱:xxxxx@sin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