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纬43度的科尔沁草原,晨曦微露,在三省通衢的交通大动脉上,已然跃动着藏蓝和荧光黄的身影。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公安局交管大队的38名女警也早早忙碌起来:指挥中心的调度指令如同跳动的音符、智慧交管平台如“数字神经”昼夜闪烁、车驾管窗口的微笑服务温暖着南来北往的交通参与者。今年3月,该大队被授予“全国巾帼文明岗”荣誉称号。
在指挥中心远程指挥交通
为群众答疑解惑
工作人员正在检验车辆
一路绿波 守护生命
“警察同志,我孩子发高烧,在送孩子去医院的路上,车子爆胎了……”寒夜里,一通带着哭腔的电话打破了科左中旗交管大队指挥中心的寂静。
在零下20摄氏度的雪原上,一辆载着高热惊厥幼童的汽车被困在荒僻村道上。指挥中心主任李淑丽立即作出判断并发出指令:“保康中队执勤组请立即前往G304马桥线18公里处救援!”随着李淑丽的指令,50公里外的巡逻车冲破雪幕。
“全线开启绿波!”李淑丽布满血丝的眼睛紧盯着电子大屏,屏幕上闪烁的警灯如同跳动的生命信号。
当传来孩子安全抵达抢救室的画面时,李淑丽和值班民辅警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
“全年接警4000余起,这就要求我们接警员对全旗508个村屯的基本情况必须烂熟于心。”李淑丽手指着地图说。
科左中旗地处内蒙古、辽宁、吉林三省(区)交界处,东西狭长,车流量大。为确保辖区道路交通安全畅通,李淑丽带领队伍全天候开展线上巡查,实时掌握国省干道、重点路段、重点部位道路通行情况,精心构建“情指行”一体化智慧交通网。
温情窗口 服务群众
“凭什么他能办,我就不能办?”秩序井然的科左中旗交管大队保康车管所大厅,突然传来一阵喧哗,原来是一名群众因对业务流程不了解而情绪激动。
“老乡你先别急,我帮你看看咋回事。”车管所所长韩玉荣急忙走过去。交流中,她不时切换蒙古语进行“双语导办”,几句话过后,办事群众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换位思考、以诚待人--这是韩玉荣从警23年来始终秉持的服务准则。
2024年6月,湖南籍的李先生在网上购买了一辆车籍地在科左中旗的二手车。李先生奔波千里前来办理业务。然而,由于缺少必要的材料,让他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韩玉荣主动上前服务,让他放心回家,随后通过“云端”连线远程办结了相关业务。李先生返家后,专程寄来锦旗表达感谢。
窗口是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是为民办事的第一线。每周五是学员驾考的日子,韩玉荣带队将“流动车管所”开进考场,助力学员现场拿证,这一举措广受好评。为了方便群众,保康车管所着力深化“一窗通办”、线上办理举措,开展延时服务、预约服务,不断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早春三月,乍暖还寒。车管所查验员刘瑞一刻不停地加紧验车,不知不觉间手脚已冻得冰凉。她笑着说:“这比起三九天,已经很幸福了。”
说是机动车查验区,其实就是一个简易工棚,冬不能挡风、夏不能遮阳。她说,“三九”天再赶上呼呼的西北风,扛不了多长时间人就冻透了。要是“三伏”天,加上发动机的高温,不一会儿就汗如雨下……即使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下,身为辅警的她坚守了21个春秋,并依旧热爱着这份工作……
在这里,还有克服病痛坚持工作的梁庆云、身怀六甲仍一心为群众办理业务的徐光艳……她们当中,工龄最短的有10年,最长的已达25年。这支平均年龄34岁的女警队伍始终全心全意服务着八方群众。
奉献爱心 芳华熠熠
“我生在农村,上学时2元钱的学费都得去借,所以特别能体会农村孩子对读书的渴望。”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科左中旗公安局交管大队副大队长梁景俊说。20多年来,他默默资助100余名家庭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爱心助学捐款累计10万余元。
在梁景俊的影响下,该大队16名女民辅警组建了“警花额吉”团队。她们走村屯、入学校、访家庭,深入了解生活困难孩子的实际状况,帮助他们排忧解难。
该大队办公室民警李芝梦与留守儿童苑雨彤结成了爱心对子,小雨彤从此有了一个“警察妈妈”。每隔一段时间,她都要带上生活用品和新衣服去看小雨彤。小雨彤高兴得手舞足蹈:“我的‘警察妈妈’来喽!我也可以和其他小朋友一样幸福喽。”
好的童年可以治愈一生。“警花额吉”们与孩子们建立起特殊的“亲子”关系,让他们的童年不再有“缺失”。孩子们用一幅画、一封信、一份手工作品表达着对“警花额吉”的喜爱和感激。
温暖一颗心,点亮满天星。2023年3月,该大队与团旗委联合发起“青心”公益项目,计划3年内帮扶1000名家庭困难的学子。
如今,在“警花额吉”的号召下,越来越多的爱心企业、爱心人士加入到“青心”公益项目中来。截至目前,该项目已筹得善款70余万元,为300余名困难学子送去了温暖。她们还开展安全讲座、法治教育、心理辅导等活动,惠及学生及家长2.3万人次。
巾帼绽芳华,建功新时代。科左中旗公安局交管大队的女警们用细心、爱心、暖心,勾勒出一幅和谐美好的交通管理新画卷。 (张学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