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临近春耕备耕的黄金时节,广大农民朋友都在着手购买农资产品。近日,赤峰市公安局松山区分局生态环境食品药品犯罪侦查大队民警在工作中接到群众反映,其购买的农用地膜在使用时容易撕裂,存在质量问题,怀疑是假冒伪劣产品。
接到线索后,民警将该群众购买的地膜送至赤峰市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进行检验,检验结果显示:“该地膜在厚度偏差(厚度极限偏差、平均厚度偏差)、拉伸负荷(横向)、直角撕裂负荷(横向)等方面不符合GB13735-2017《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标准的要求。”确为不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
根据群众反映的线索,民警迅速展开调查,对松山区某农资销售门市的涉案地膜进行扣押。经送检,被扣押的地膜同样不符合国家标准。
民警随即对该农资门市经营者赵某进行讯问。通过赵某供述和研判结果,民警发现自2024年5月起至今年2月,赵某低价购入伪劣地膜向当地农户销售,涉案金额达13万余元。民警顺藤摸瓜,发现这些“非标地膜”竟来自赤峰某塑业公司老板王某某的“黑心生产线”。王某某明知自己生产的地膜不达标,仍伪造“国标合格证”进行贴标并对外销售,涉案金额20余万元。
目前,犯罪嫌疑人赵某、王某某因涉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被松山区公安分局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扣押涉案地膜310捆,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警方提示:群众在购买农资产品时一定要认准GB13735-2017国家标准标识,扫码验证产品合格证真伪,仔细查看产品包装上的厂名、厂址、生产日期等信息,索要销售方的相关票据和检验报告,以免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松山区公安分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