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祖国北疆的辽阔土地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以法律为剑、以正义为盾,用热血与担当,谱写着动人的司法赞歌,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司法为民的初心使命,默默守护着一方安宁。
审判台上堆积的案卷,凌晨办公室里不熄的灯火,草原深处踏查取证的足迹,无一不见证着这支刑事审判铁军如何将依法惩罚犯罪、保护人民,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神圣职责熔铸进每一起案件。
他们,就是呼伦贝尔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一庭的干警们。
深入社区开展法治宣传。
获赠锦旗。
庭审现场。
入户回访。
公正司法全力守护百姓安宁
党建引领下的呼伦贝尔市中院刑一庭,在化解矛盾纠纷方面有着诸多创新之举。
被告人徐某系自诉人郑某妻妹,也是邻居。因郑某在快手直播时对徐某进行辱骂,为泄愤,徐某也在快手平台直播,并谎称郑某生活中与其他女子有不正当关系。在徐某前往郑某家门口直播时,双方发生冲突,直播期间同时在线人数最多时有5400余人,郑某因此向法院提起自诉。
刑一庭了解情况后,考虑到本案系家庭内部矛盾,当事人双方相识多年,若因一纸判决破坏了家庭的和睦与邻里感情,将得不偿失,随即邀请郑某、徐某前来中院进行调解。承办法官从案件事实出发,结合法律法规和双方前期沟通情况,以家庭生活为切入点,“背靠背”向双方释法说理。
经过承办法官情、理、法兼顾的耐心疏导后,徐某认识到自己的诽谤行为是错误的,当场赔偿郑某15万元,并向其表达了歉意。郑某也念及双方多年的亲戚关系及邻里情谊,当场出具谅解书并提出撤诉,最终二人冰释前嫌,握手言和。
在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中,刑一庭干警更是展现出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决心。
张某某涉恶案件背后牵扯多个利益团伙,案情错综复杂,调查取证工作犹如在荆棘丛中前行,困难重重。然而,刑一庭的干警们没有被这些困难吓到,他们迅速成立审理专班,开启了加班加点工作模式,仔细翻阅每一份卷宗,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为了确保案件质量,法官们不辞辛劳,奔赴多个城市查找证据。面对一些因害怕报复而不愿配合的证人和被害人,干警们一次次耐心沟通,用真诚和法律的威严慢慢消除他们的顾虑。经过不懈努力,终于成功理清案件脉络,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该案的成功审结,引起了强烈反响,百姓拍手称快,对司法公正的信心更加坚定。
科技赋能 司法服务高效透明
科技赋能让刑一庭的工作如虎添翼。以前办理刑事案件,公、检、法等各单位之间有时存在信息传递不及时、影响办案效率的情况。在自治区政法大数据平台的帮助下,刑一庭组织全市法院刑事、立案、信息技术部门召开推进会,对薄弱环节进行专项推动,加强对平台应用的培训、指导和监督,实时调度解决问题,梳理总结意见建议,向技术人员及时反馈,推进平台更新升级,情况因此发生了巨大变化。
通过该平台,电子卷宗、法律援助等信息实现“一键直达”,各单位部门之间协同办案,大大缩短了办案周期,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多元互联+跨省居家”连线方式,实现了远程视频提讯、在线调解、云端审判,全面提升了刑事审判质效,既显著减轻了群众诉累,也让司法服务更加高效、透明。
法治传承 坚守司法为民初心
发扬“传帮带”作用一直是刑一庭的优良传统,助力着每一位干警成长。
初出茅庐的年轻法官助理小王刚接触工作时,面对堆积如山的卷宗和复杂的案情常常不知所措。资深法官老苗主动站了出来,带着小王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教她学会梳理证据链条、分析案件争议焦点,还分享了多年积累的庭审经验。现如今,小王已经成功通过了入额考试,成为了基层法院的一名优秀法官。
正是在这样的“传帮带”氛围中,一批又一批的法官助理、书记员快速成长起来。近3年,刑一庭有2名法官助理入额成为法官,在基层法院的审判席上主持正义;4名聘用制书记员进入公安、检察院系统,成为维护司法公正的重要力量。他们带着刑一庭老一辈干警传承下来的专业素养和职业精神,在不同的岗位上坚守司法为民的初心,用公正的裁决、严谨的执法,努力回应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期盼。
呼伦贝尔市中院刑一庭的故事还在继续。捍卫法律尊严,守护万家灯火,刑一庭的法官们步履铿锵,奋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