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市科尔沁区人民检察院深入践行司法为民宗旨,认真落实上级院司法救助各项部署措施,扎实开展“检护民生”专项行动,以“初心”的标准和“守心”的责任,主动联动、协同协作,助推司法救助工作提质增效。该院围绕“一条链”“一张网”“一片林”工作思路,抓推动、重联动、促互动,2024年办理司法救助案件17件,救助17人,发放司法救助金21万元,以检察力度持续提升民生温度。
领导带头抓推动
拧紧司法救助“一条链”
科尔沁区检察院党组将司法救助工作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统筹推动,压实“三个责任”,并环环相扣形成责任链条。
该院成立以检察长为组长、分管院领导为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司法救助领导小组,领导带头落实司法救助责任,带头排查司法救助线索,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为了打破“容易发现救助线索的办案部门不承担救助责任,承担救助责任的控申部门救助线索难发现”的困局,该院围绕近年来办理的司法救助案件类型、罪名,组织人员对办案部门业务数据进行调研分析,着力加大在办理各类检察案件中发现移送救助线索的力度。同时,该院制作了《司法救助工作告知书》,将救助的对象、范围、条件、标准以及应提交的材料等事项逐一列明,发送至办案部门,由各部门在办案过程中初步筛查符合司法救助条件的案件当事人,对可能符合司法救助条件的贫困当事人,告知其可以向检察机关申请国家司法救助,并将线索移送至控申部门,使符合救助条件的贫困当事人得到及时救助,压实办案检察官的主体责任。
创新机制重联动织密司法救助“一张网”
该院加强办案部门、案管部门、控申部门之间的相互协作、相互支持,构建沟通反馈、信息对称、研判梳理的三张网络互通式传输系统,着力提高司法救助的力度、速度和精度,并将司法救助案件从普通刑事、重大刑事检察部门向未检、经济犯罪等部门延伸,以困难户、未成年人、残疾人、军人军属为主要救助对象,通过重点救助,以点带面,不断扩大救助网络覆盖面。同时,该院办案部门和案管部门分别确定1名联络员,负责与控申部门衔接司法救助事项,加强双向沟通协调,研判案件线索,形成救助线索发现、移送、办理的闭环快速通道,并将司法救助职能前移,检察官在批捕、起诉环节发现线索立即移送控申部门,提高了司法救助效率。
该院建立了“案管+刑检”“控申+民行”救助线索分级筛查机制,由案管、控申部门分别就受理的刑事、民行案件进行救助线索初核,刑检、民行部门在办案过程中做好二次核查工作,对涉及人身侵害、追索赡养费等救助率高的案件,办案部门、控申部门重点做好筛查、调查工作,对成案线索及时启动程序,并联合开展释法说理、救助帮扶等工作,实现线索移送、精准查核和办案质效的同步提升。
能动履职促互动
拓展司法救助“一片林”
该院控申部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联合办案部门开展专项行动,并扩大法治宣传覆盖面,提高社会公众对司法救助工作的知晓度,使该项工作由几棵树变成一片林。
控申干警转换理念、转变思路,改被动收案为上门问案。控申部门人员,分包主要办案部门的检察官和检察官助理,跟踪了解他们办理案件情况,排查、收集案件在不同诉讼阶段是否存在司法救助线索。
针对司法救助启动依职权多而主动申请少的问题,该院制作了《申请司法救助权利告知书》,由办案部门向案件被害人或其近亲属发放,切实保障了被害人的司法救助知情权。该院还组织干警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等,对司法救助工作广泛进行宣传,营造人人关注司法救助、参与司法救助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