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诚兴业促发展以信立城惠民生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839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12-27

以诚兴业促发展以信立城惠民生

乌海市以信用“软实力”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本报通讯员●徐文东●黄建飞
语音朗读:语音播报

今年以来,乌海市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诚信建设工程部署要求,聚焦政务诚信建设、商务诚信建设、社会诚信建设、司法公信建设“四个领域”,持续抓实抓好任务落实,全力推动政策从“纸上”落到“地上”,以全面实施好诚信建设工程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石,为办好“两件大事”,实现“闯新路、进中游”目标,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积聚新动能、注入新活力。

乌海市委副书记、市长崔景英(中)在内蒙古广播电视台接受诚信工程工作专访。

高位谋划

持续推进诚信建设工程取得新成效

今年7月,乌海市诚信建设工程专项组办公室召开第三次推进会议,传达学习全区政务诚信建设推进会议精神,通报全市城市建设工程相关情况,分析问题、压实责任、督促落实,确保诚信建设工程各项工作扎实有序推进。

乌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诚信建设工程,坚持把推进诚信建设工程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市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先后组织召开市委常委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全市招商引资暨诚信建设会议等,部署推进诚信建设工程。成立以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任“双组长”的工作专班,下设诚信建设工程专项组,统筹协调推进全市诚信建设工程。印发《乌海市落实诚信建设工程实施方案》,明确“一方案、一清单、四个领域若干措施”,逐一列明任务、责任、完成时限清单,形成科学严谨、路径清晰的工作“施工图”“路径图”“时间表”。建立调度、督查、提示等7项工作运行机制,召开全市诚信建设工程推进会、调度会、座谈会,开展全面调度、专题调度,下发重点工作提示函10份,有力拧紧工作落实责任链条,督促推动各项任务落地见效。深入三区及重点部门调研指导诚信建设工程工作,摸清实情、精准发力、提升质效,着力形成“上下贯通、左右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深入挖掘亮点特色和经验成效,印发工作简报63期,国家级、自治区级媒体刊发诚信建设工作信息51篇。诚信建设工程实施以来,全社会守信践诺的共识基本形成,讲诚重信氛围更加浓厚,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招商引资取得明显成效。

依法行政

持续推进政务诚信建设实现新提升

为进一步加强公职人员诚信教育,近期,乌海市发改委举办了公职人员诚信教育培训班,重点学习了《关于构建诚信建设长效机制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内容,引导公职人员带头树立诚信意识、发挥表率作用。大家表示,要牢固树立“说诚信话、办诚信事、做诚信人”的理念,争做诚信建设的示范者和践行者,共同营造崇尚诚信、守信践诺的良好社会氛围。

乌海市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印发《乌海市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编制指引》,制定2024年重大行政决策目录,确保行政决策科学、民主、高效。率先建立由38名行业专家组成的行政立法专家库,推动政府立法更科学、更高效。扎实推进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建立起市、区、镇三级行政执法监督框架体系。印发《乌海市服务型执法工作指引》,成为自治区首家推出系统指导柔性执法的工作指南。以行政复议“小切口”服务法治政府建设“大场景”,组织听证19场,行政机关负责人参加听证率达100%,行政复议案件在审限内办结率达100%。印发《关于加强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的实施办法》,共发出提示函210份,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100%。加强诚信教育,先后举办7个培训班,开展诚信专题授课32课时,建立公职人员诚信档案,完成全市拟聘用人员和拟嘉奖人员社会信用记录查询工作。推进阳光政务,“双公示”全面拓展至“十公示”,完成“十公示”信用信息归集模板,归集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信息10万余条,主动公开信息3.1万余条。提升服务质效,推动自治区13个“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全部上线运行,创新推出“医疗救助”“破路破绿”2件特色“一件事”,全市新增5391人享受医疗救助补贴,全市办理“破路破绿一件事”72件。各级行政机关积极履行法院生效判决仅有5件,执行率达100%,政府公信力持续提升。

信用监管

持续推进商务诚信建设迈出新步伐

走进位于乌海市海勃湾区的明珠商厦,商厦内干净整洁、商品陈列整齐、明码标价。客服中心服务台摆放着《商场经营行业规范》、诚信经营宣传单、征求意见箱等,并公布了消费者投诉热线,保证消费者购物无忧。同时,商厦还作出诚信服务承诺,对有违诚信经营的行为“零容忍”。“为了规范商户经营行为,我们实施了重罚不执行‘三包’的品牌商、成立投诉联络站、制定百余条售前售后服务制度等一系列诚信经营举措,公司不仅取得了傲人业绩,还获授‘诚信企业’等多项荣誉称号。”乌海市明珠商厦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陈静静说。

在加强信用分类监管方面,乌海市在全区范围内率先出台《乌海市企业公共信用综合评价实施方案(试行)》,已对31个重点领域6.3万余家市场主体进行公共信用综合评价,归集形成诚信档案8.1万余份,信用分级分类管理更实更细。强化信用信息修复,印发《乌海市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主动告知制度工作方案》,全面梳理被行政处罚企业,通过“线上+线下”方式主动指导企业开展信用修复,目前共修复1768条行政处罚。加强信用信息平台建设,完成以“1+2+3+N”为框架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3.0版优化升级,强化应用培训,开通平台账号752个,查询信用信息5.3万余次,归集信用信息700万余条。提升便民利企服务,在全区率先印发《乌海市专用信用信息报告代替无违法违规记录证明实施方案(试行)》,进一步简化办事流程,提供高效、规范服务,提升企业办事便利度。持续拓宽“信用+”应用场景,创新推出“信用+家政”应用场景,完善机制建设、优化服务平台、打造服务园区,举办全区家政服务现场会,推动家政服务提质扩容。依托“信易贷”平台(乌海站),为企业开展融资服务,发布金融产品85个,实现线上授信907笔,授信金额28亿元,有力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和实体经济发展,着力建设诚实守信、履约践诺的市场环境。

营造氛围

持续推进社会诚信建设达到新水平

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诚信文化,6月中旬,乌海市委讲师团走进农村、社区,再次开展诚信建设工程专题宣讲。期间,乌海市委讲师团宣讲员以《弘扬诚信文化、筑牢社会根基》为主题,围绕诚信建设工程,通过讲述乌海市诚信典型人物故事,向群众生动阐释诚信的内涵和重要性以及如何在生活中践行诚信,教育引导群众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重信守诺、诚信生活。

乌海市坚持文化宣传引领诚信工程建设,印发《2024年乌海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宣传工作方案》,组织开展诚信建设“三巡八进”主题实践活动130余场次,加强诚信文化阵地建设,设置“诚信广场”“诚信长廊”60处,切实增强全社会诚信意识。加大失信惩戒力度,法院系统发布限制消费2063人次,发布失信被执行人信息352人次,依法依规公示行政处罚信息、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主体名单,对失信经营主体在政府采购、授予荣誉称号等方面予以限制或者禁入,实现“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组织开展典型选树系列活动,加大“蒙”字标认证工作力度,命名7家诚信示范企业,共有自治区诚信达标企业7572家。推行“1+N+诚信”宣传新模式,依托“普法早市”开展诚信宣传活动22次,发放宣传资料7万余份,创新做法被《信用中国》网站和《实践》杂志采用、采访。在文明乌海、乌海宣传、乌海新闻等主流媒体开设诚信建设专栏,广泛转载诚信建设相关信息300余篇、发布典型案例40件,正面引导、反面警示作用更加突显,着力把讲诚信、守信用的舆论氛围营造得浓浓的。

公正司法

持续推进司法公信建设展现新作为

10月上旬,乌海市两级法院“诚信乌海”集中执行专项活动结束,共执结案件302件,执行到位金额889.37万元,强制清腾房屋2处,拘传、拘留5人次,发布限制高消费261人次、失信45人次。此次专项行动于8月7日启动,为期2个月,重点执行5万元以下涉金融、涉民生案件,是全市法院深入推进诚信建设工程和“司法公信提升年”各项工作的重要举措,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

乌海市强化执法司法信息公开,法院系统审判流程信息公开率达99%,检察机关公开案件程序性信息1194条,公安机关公开警务事项136项,着力提升执法司法工作透明度。推动全市律所、公证处、司法鉴定机构、仲裁机构及从业人员315人实现执业档案电子化,方便信息快捷查询。落实人民陪审员、人民监督员制度,司法行政机关完成265名人民陪审员选任工作,圆满完成36件案件监督评议,保障人民群众有序参与司法活动,着力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有案不立、压案不查、久拖不决案件线索开展起底排查,对超权限、超范围、超数额、超时限查封、扣押、冻结问题开展专项检查,坚决惩治和纠正执法司法不作为、乱作为问题,做好司法质量状况分析研判,着力提升司法执法水平,守好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聚力知识产权保护,法院系统成立知识产权法官工作站,检察机关选派20名检察官进驻6个知识产权检察保护联系点,公安机关与重点企业结成警企共建协作单位,开展“昆仑2024”专项行动,严厉打击涉知识产权和假冒伪劣违法犯罪。提升涉企司法服务水平,成立全区首家涉企民商事专业化法庭,提供“一站式”涉企司法服务,目前共办理涉企业民商事案件432件,案件审理周期平均缩短5日。开展涉府、涉企、涉民生、涉金融案件执行专项行动,重拳打击恶意逃避、抗拒执行的“老赖”,切实提高执行到位率,及时兑现当事人胜诉利益,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友情链接
金启程2  -  金启程科技 

Copyright © 2011 内蒙古法制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东街兴安丽景一号楼八楼   邮编:101501  电话:0471-4687547  传真:0471-4687547  邮箱:xxxxx@sin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