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戍边文化”名片  助力“北疆文化”建设
第0809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837期:第0809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12-25

打造“戍边文化”名片 助力“北疆文化”建设

内蒙古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轮训大队文化建设纪实

本报通讯员●侯晓东
语音朗读:语音播报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位于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东北部,背靠连绵起伏的大青山,东面是呼和浩特最大的城中草原呼和塔拉敕勒川草原,有人称它为青城的“后花园”。源远流长的边关文化在这里熠熠生辉、交融碰撞。

近年来,内蒙古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轮训大队传承得天独厚的文化基因,积极探索戍边文化与北疆文化融合发展的契合点,打造出“卫国戍边、荣耀一生”的戍边文化品牌,以戍边文化建设赋能中心工作发展,缩短空间距离,使边关不再陌生,不再遥远。

重温入党誓词。

开展法治宣传。

开展实践教学和参观见学活动。

举办警营开放日活动。

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文化嵌入点亮“戍边精神”灯塔

“12月,走进轮训大队院子时,看到了文化墙、满洲里国门模型、0号界碑模型、边关文化园……当时觉得很震撼。”来自自治区团委卫国戍边志愿服务骨干实践教学培训班的段佳瑞在参观轮训大队院内戍边文化教育基地后说:“实地学习了国防教育实践课后,我对戍边文化的认知从‘有意思’上升到‘有意义’。看到内蒙古出入境边检总站的发展历史,我深深感受到‘遥不可及的边境线远在天边,现在身临其境看到的国门与界碑就在我身边’这句话的深刻含义,让我对边关有了新的理解,感觉边关不再遥远,不再陌生”。

轮训大队是内蒙古社会主义学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教学基地,是全区六个教学基地中唯一地处首府地区的教学基地,在这里,参观者可以聆听到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戍边故事”,无时无刻不被这些故事感染着、感动着。

2019年,该大队将“忠诚为民、担当奉献、专业文明、公正廉洁”16个大字模型设立在中心广场,并将蕴含“四个铁一般”队伍建设理论的宣传图版嵌入楼宇,让每一层楼、每一面墙都“会说话”,形成一队一特色、一队一品牌。

今年10月,轮训大队又利用云课堂工作室和课题研究中心,高效完成《国家移民管理机构政治工作规定解读》《北疆戍边卫士作风建设10条标准学习解读》《铸魂守法共筑安全底线》等3期理论教学视频微课的制作。同时,该大队利用内蒙古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教育训练共享平台,展播国家移民管理局、内蒙古出入境总站精品课程56部,发布教学微课42部,有力提升了内蒙古专训机构教育训练数字化水平。

该大队挂牌成立了“自治区法治培训中心警体技能训练基地”,研发推出《“勇担强边固边使命、筑牢北疆安全屏障”实践教学课程》,为驻地23个单位1402人提供了实践教学和参观见学服务,打造了首府学习戍边文化的主阵地。

据该大队党委书记、大队长陶继新介绍,目前,该大队已建成“一廊+一园+一平台+三馆+三基地+乌兰牧骑”的戍边文化阵地矩阵。“一廊”是办公楼和培训楼内的文化长廊,“一园”是共建一带一路边关文化园,“一平台”是“智慧云教”教育训练共享平台,“三馆”是图书馆、警史馆、综合训练馆,“三基地”是自治区法治培训中心警体技能训练基地、内蒙古社会主义学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教学基地与内蒙古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廉政教育基地,“乌兰牧骑”是内蒙古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乌兰牧骑,该大队通过多维的文化阵地建设构建共有精神家园,点亮了“戍边精神”灯塔。

陶继新表示,该大队还通过举办110警察节活动、“警心相融·共绘藏蓝”活动、“警娃进警营巡警迹”活动、书画展活动,让全体戍边人在精神上解忧、文化上解渴、心理上解压,在传承发展传统文化的同时,持续发展戍边文化,使之底蕴更加深厚。

以文育人搭建“文化根脉”体系

阴山之美、秀水之灵,滋养着这支实干担当、敢于创新的移民管理警察队伍,而戍边文化建设又赋予了这支队伍沉甸甸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阿姨,你们是交警吗?指挥交通吗?”“叔叔,你们的衣服上印着国旗图案,真好看。”“叔叔,这是什么装备?好酷!”“同学们,我们是移民管理警察,我们守护的地方叫国门边境……”面对同学们好奇的提问,教官扁柯潇认真回答。

今年以来,该大队组建的“北疆戍边宣教服务队”多次走进呼和浩特市各个中小学进行宣讲,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近日,“北疆戍边宣教服务队”走进呼和浩特市第三十中学,与近百名师生共同举办了内容丰富的主题班会活动。活动中,队员向同学们介绍了国家移民管理队伍队旗和中国移民管理标志的内涵,并通过展示一幅幅生动形象的工作影像,带领同学们认识驻守祖国北疆、扎根大漠草原、守护国门边境安全的移民管理警察,让同学们零距离领略不一样的“移民蓝警色”。

活动中,教官吴勇夫还就如何加强自身安全防护、面对意外伤害如何进行自我保护、如何抵制不良诱惑等问题,为同学们逐一进行了讲解,并结合同学们的思维方式,从直接感知出发,向他们集中展示了伸缩警棍、金属手铐、92G训练用手枪、强光手电筒和催泪喷射器等移民管理警察单警装备。

此次活动通过讲一讲、看一看、摸一摸的互动方式,让同学们近距离接触到了不一样的“课堂教具”,让同学们在“沉浸式”体验中切身感受到警营文化,在他们心中种下了一颗颗“小小移民管理警察梦”的种子。

近日,该轮训大队教官窦晶磊受邀参加呼和浩特市满族小学“校园安全我守护”主题升旗仪式,并为该校2000余名师生作专题安全教育讲座。讲座中,窦晶磊围绕电影《第二十条》有关校园霸凌的热点问题,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五条“安全机制建立、自身防护”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十二条“家庭、学校联防机制”等相关法条进行了讲解,引导师生们在面对校园霸凌时要勇敢说“不”,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截至目前,该大队已为4所中小学开展了爱国主义教育、普法宣传教育等系列宣教活动6次。

此外,该大队还不断加大特色课程开发力度,建成由8名专职教官、39名兼职教官、100名外聘教官组成的教官团队,设置涵盖8大类242门课程的《教育培训课程目录》,积极探索具有内蒙古移民管理专训机构特色的新路径,有力激活了戍边事业发展的“一池春水”。

该大队还立足内蒙古出入境边检总站专训机构建设需要,打造集“信息浏览、在线学习、在线考试、线上交流”等四大功能于一体的总站教育训练共享平台,该平台包含教学动态、课程建设、教学视频、实践教学四大内容板块和两个功能模块,可以展播56部国家移民管理局、内蒙古出入境边检总站精品课程和特色课程,为全区民警搭建了文化交流平台。

文化润关助力“北疆文化”建设

一个民族的复兴,总以文化的兴盛为支撑;一个地区的发展,总以文化的繁荣为标识。

“震撼!站在内蒙古立体地图前,可以清晰地看见内蒙古8000里边防线,36万平方公里的边境管理区面积,还有那么多边境管理派出所名字……”近日,自治区党委办公厅离退休人员工作处组织70余名离退休老同志来到该大队开展“赓续光辉伟业、凝聚前行力量”主题党日活动。活动中,老同志们详细了解了内蒙古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在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国门边境稳定和主动服务驻地经济社会发展、推动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等工作方面所取得的突出成绩。

近年来,该大队坚持将戍边文化与地域文化、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和民族文化相融合,将戍边文化建设“软实力”转化为推动边关工作的“硬支撑”,持续在“文化育警、文化励警、文化强警”上下功夫,多维度开展实践教学活动30余次、警地共建活动10余次、文娱活动7次、廉洁活动8次,受众7000余人次,全面激活文化软实力和承载力,为戍边文化注入了蓬勃的生机源泉。

同时,该大队全方位开展“成边文化”宣传展示活动,以“扎根边疆·戍边卫国”为主题,统筹安排有特色、辨识度高的宣传产品,并结合各类节庆活动、文化文艺活动进行广泛传播,营造了良好的宣传氛围。此外,该大队通过宣讲边境一线一个个鲜活的戍边故事,大力弘扬戍边文化,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搭建广阔的平台。

戍边文化不仅是历史的记忆,更是当代人汲取力量、传承精神的源泉。近一年来,该大队获评全国移民管理机构“全警实战练兵标兵单位”,1个处室荣立集体三等功;边境乌兰牧骑首次获得呼和浩特市十大“三八红旗集体”称号;1个党支部被自治区直属机关工委评为坚强堡垒支部;1件微党课获评总站党纪学习教育优秀微党课;1名民警作为全国移民管理机构唯一代表参加“天籁之音·回响高原”全国(青海)民歌展演,被评选为“最佳风采歌手”。

戍边文化是独具内蒙古特色的文化标识,是北疆文化的重要内涵之一。戍边文化蕴含着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奉献精神,具备边疆特征、历史特色,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时代的生命力,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内蒙古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轮训大队将继续坚定文化自信,勇担文化使命,以强烈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站在“国之大者”的高度,塑造“戍边文化”名片,助力打响“北疆文化”品牌,让根植在北疆大地的优秀戍边文化在新时代活起来、热起来。

举行“向警旗宣誓·重温入警誓词”活动。

庆祝警察节传承戍边精神。

迎新春送祝福。

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友情链接
金启程2  -  金启程科技 

Copyright © 2011 内蒙古法制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东街兴安丽景一号楼八楼   邮编:101501  电话:0471-4687547  传真:0471-4687547  邮箱:xxxxx@sin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