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警发放宣传手册。
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紧扣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以警务创新和平安乡村建设为主攻点,以“市旗主战、派出所主防”警务机制改革为抓手,持续优化警务运行模式,通过深耕善治不断激发活力、增强实力、提升战斗力,筑牢乡村振兴平安基石。
做实基层“小警务”筑牢平安“大格局”
推进“一村一警”建设。乌拉特中旗把推进“一村一警”建设作为强基层、实基础的着力点,大力实施社区警务战略,立足“派出所主防”职能定位,下移重心、下沉警力,实现农村派出所“一村一辅警”全覆盖。该旗成立“一村一警”警务模式改革领导小组,建成2个高标准乡村警务室,为全旗87个行政村配备87名辅警、22名兼职警务助理,将警务工作做到群众家门口,以“小警务”换取“大平安”,以新型警务模式赋能乡村振兴,进一步织密织牢社会综合治理“安全网”。
派出所所长进乡镇班子。乌拉特中旗实施派出所所长进乡镇(街道)班子、社区民警进社区(村、嘎查)班子工作举措,将警力下沉、警务前置、保障下倾。2024年,委派45名社区民辅警分别担任7个乡镇苏木、45个社区(村、嘎查)班子成员,参与村级事务管理,并坚持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把派出所党建工作纳入乡镇党建工作总体规划,通过派出所所长、社区民警进街道(乡镇)、社区(村)班子,全面建立党建引领下的“警务+村务”体系。
推动警力下沉基层派出所。乌拉特中旗牢固树立“派出所主防”理念,聚焦基层基础,做精机关,做强基层,持续推进重心下移、警力下沉、保障下倾工作,全力提升社会治理效能。该旗实施新警优先补充基层派出所机制,2024年,新招录民辅警优先分配至基层派出所,新鲜血液的注入进一步激发了基层活力和战斗力;采取机关警力下沉一线措施,将不满2年基层工作经验的民辅警下沉一线,支援基层工作,今年又先后调整机关20名民辅警下沉到基层派出所。
积累村居“小平安”构建社会“大平安”
开展清查行动净化社会风气。针对农村地区“黄赌毒”等治安突出问题,乌拉特中旗持续开展“大清查、大整治、大收缴”“夏季行动”等系列集中清查行动,荡涤污垢,净化社会风气。2024年办理涉黄刑事案件1起,涉黄行政案件3起,打击处理违法人员5人,办理涉赌行政案件13起,打击处理违法人员53人次。
开展反诈宣传提升防骗意识。针对农村地区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高发的趋势,乌拉特中旗始终坚持“以防为主、打防结合”的工作理念,持续开展各类反诈宣传活动。活动中,乌拉特中旗公安局民警深入超市、街道、宾馆等人员密集场所,张贴反诈宣传海报,发放反诈宣传手册,讲解反诈骗技巧,切实提升了辖区群众的防骗意识和识骗能力,营造了全民反诈的浓厚宣传氛围。2024年,乌拉特中旗推广“国家反诈中心”APP新增注册人员11380人,安装率上升10.15%,进行反诈线下预警现场劝阻群众1450余人次,预警劝阻转账资金100余万元,追赃挽损84.2518万元。
破获盗窃案件保障财产安全。针对农村地区入室盗窃,盗窃家禽家畜、农作物等传统型民生案件多发的实际情况,乌拉特中旗依托“情指行”警务机制和“大侦查”运作机制,强化警种部门和派出所间同频共振、合成作战,今年以来,累计破获盗窃案29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1名,及时追回部分赃物,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保障了辖区安全稳定。
善用治理“小方法”助力乡村“大发展”
将警务工作与生态保护相结合。乌拉特中旗充分发挥公安机关保卫生态安全的职能作用,将警务工作与生态保护相结合,全面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建立“林草湖警长”制度,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要求,以保护生态安全为主要任务,将守护责任层层落实到人,形成“山有人管、林有人护、案有人查、责有人担”的生态资源保护发展长效机制。同时,积极协同基层组织,利用护林员、村干部等广泛发动群众,建立基层生态护卫队伍,并与自然资源局、林草局、环保局、水电等部门携手建立生态环保联勤联动机制,形成工作合力,进行联合执法,常态化建立生态保护屏障,提升执法质效。
将网格化治理与服务群众相结合。乌拉特中旗将基层网格化治理与服务企业、群众相结合,与群防力量深度融合,通过收集各类矛盾纠纷线索,实现预警在早、处置在小。社区警务队队员联合司法所工作人员、社区网格员每日常态化深入辖区企业、工地、学校、村居、社区进行大走访,全面摸排各类社情民意和安全隐患,并对摸排到的每日警情进行全面梳理,对重复警情进行分析研判,对复杂矛盾进行深入核查,为有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争取先机,把握主动。
将“放管服”与警务工作相结合。乌拉特中旗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推进“综窗”建设,全面推行“一窗通办”“一网通办”“跨省通办”业务,不断提升公安机关基层服务工作专业化、精细化和高效化水平,并新增2个农牧区派出所为一站式派出所,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实现户政、车驾管等高频事项业务“一窗通办”,受到当地企业、村民的好评。
乌拉特中旗以创新乡村警务模式、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目标,持续擦亮乡村安全底色、提升生态成色、突出服务特色,打造农村基层治理“公安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