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全国各地饱受酷暑考验之时,夏季平均气温只有18.8摄氏度的“中国草原避暑之都”乌兰察布市吸引了全国各地游客前来避暑旅游。辉腾锡勒草原、凉城岱海旅游区、苏木山等一批精品旅游景区成为网红打卡地。针对夏季游客多、治安形势复杂的实际情况,乌兰察布市公安机关多措并举、精准发力,做实做强“旅游警务”,为景区增添平安“警”色。
骑警巡逻。
火山骑警快速出警
壮观熔石休眠醉,奇妙山风顺耳轻。位于乌兰察布市察右后旗的火山地质公园仅今年“五一”假期期间,累计接待游客量就达到10万余人次。为营造景区安全、文明、有序的旅游环境,察右后旗公安局聚力打造“生态警务、旅游警察”品牌,创新组建火山骑警队,用心用情做好群众的安全服务保障工作。
7月23日下午3时19分,察右后旗公安局乌兰哈达派出所接到群众报警称,在火山地质公园5号山半坡处有游客被困,请求给予帮助。接到报警后,火山骑警队仅用8分钟便到达事发地点。到达现场后骑警队员发现,报警人右脚崴伤无法行走,便迅速联系120急救车在山下等候,同时将受伤游客扶上马背,护送其下山与120急救车汇合。由于救援及时,受伤游客经医生救治后已无大碍。
“组建火山骑警队,大幅度提升了一线民警到达事故、纠纷地点的速度,实现快速反应、快速处置,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公安部门对火山旅游景区的动态管控能力。”察右后旗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火山骑警队目前有队员10名,主要承担火山旅游景区、旅游点及周边地区的巡逻管控、交通疏导、突发事件处置、帮助受困群众等工作。今年以来,火山骑警队已经救助群众320余次。
热情服务 纾难解困
每年六月至九月间,辉腾锡勒草原鲜花盛放,被称为“世界上原生态的鲜花草原”,美景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前来观光。为了更好地确保游客安全,察右中旗公安局那日斯太森林公安派出所完善纠纷、求助、酒后滋事等警情的处置措施,以辉腾锡勒园区黄花沟景区为中心,划分成四个片区,采取“徒步巡逻+定点值守+流动巡查”的巡查模式,积极开展治安隐患排查整治行动。
7月19日晚,两位来自石家庄市的游客失望地从某宾馆走出,这已经是他们今晚咨询的第5家酒店了。原来,这对夫妻临时自驾来到景区旅游,没想到景区一房难求。夜色渐深,正当他们一筹莫展之时,恰巧遇到正在景区巡逻的那日斯太森林公安派出所所长张华。张华一边安抚游客情绪,一边安排同事在辖区内逐个宾馆询问是否还有剩余房间。经多方奔走,最终民警在一家民宿协调到房间,并驱车带领游客前往该民宿办理了住宿手续。
“辉腾锡勒草原游客量日益增大,这对我们的警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我们将努力做好每一件小事,成为游客最信任的人,为游客的安全保驾护航。”张华表示。
今年以来,该派出所共救助群众800余次,帮助找回走失老人和儿童60余人,捡还身份证、手机、箱包等物品220余件,为游客挽回经济损失10万余元,得到了广大游客的赞许。
科技赋能 守护平安
岱海是内蒙古第三大内陆湖,水面面积70多平方公里,呈椭圆状,被誉为“草原天池”。
近年来,凉城县公安局以“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为抓手,新建警务室2处,搭建警务智能视频卡口50余路。同时,该局拓展群防群治力量,组建了50人的护湖网格员队伍,投放2艘警务巡逻艇,打造了湖内外贯通、全流域覆盖的“智治警务”模式。
针对旅游季辖区易发生游客溺水事件的实际情况,凉城县公安局对近年来发生溺水事件的地点、溺水人员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研判,在此基础上研究构建了“水陆空”立体巡防体系,运用沿湖步巡、湖面快艇巡逻、空中无人机喊话等多种方式,有针对性组织人员开展防溺水巡防值守工作,切实做到重点部位、重点时段有人巡、有人管、有人防。
7月28日下午5时左右,一名游客在岱海水域私自下海游泳,由于体力不支导致溺水。正在附近执行快艇巡逻任务的民警发现这一情况后,飞速赶了过去,在周围群众的帮助下,将这位游客救上岸并紧急送往医院。
据统计,5月以来,凉城县公安局共出动警力700余人次,劝阻未成年人游泳80余次,排查重点危险水域310次,成功救助溺水群众6人。
“游客在哪里,警务服务就延伸到哪里。一直以来,乌兰察布市公安机关始终秉承‘警景融合、守护平安’的理念,立足辖区旅游旺季和景区治安特点,严格落实动态布警、巡逻管控、联合宣防、交通疏导和纾难解困等工作措施,强化社会面治安管理,防范化解安全风险隐患,用最硬核的守护,吹响夏季旅游警务‘平安哨’。”乌兰察布市公安局主要负责人表示。 (乌兰察布市公安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