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建设工程是2024年自治区推出的“六个工程”之一,此项工作开展以来,包头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诚信建设的重要论述和相关要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推进诚信建设工程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统筹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建设,引导全社会不断提高诚信意识,努力以实际行动争当诚信建设的倡导者、践行者、推动者。
日前,本报记者就包头市诚信建设工程相关工作开展情况对包头市诚信建设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包头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慧东进行了专访。
包头市诚信建设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慧东
记者:诚信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包头市做了哪些工作确保诚信建设工程各项工作有抓手、能落地、见效果?
张慧东:诚信建设不仅关乎民生福祉,还关系到一座城市的文明形象。2024年,包头市扛牢政治责任,强力推动诚信建设工程落地见效,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在全市开年第一会对诚信建设工程专题安排部署,成立诚信建设工程领导小组,多次主持召开领导小组会议、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推动相关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充分发挥统筹协调、推动落实职能作用,制定出台《诚信建设工程实施方案》,明确任务清单,将自治区44项任务拓展为60项,确定160余项具体举措。成立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四个专项推进组,组织召开2次推进会、4次调度会等,统筹推动任务落实。四个专项推进组分别召开任务交办会、工作协调会等,明确任务举措,推动旗县区成立“一办四组”等工作机构,形成市、县齐头并进推进体系。
同时,将诚信建设列为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内容,纳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主体班次教学内容。完善会议、调度、督查、通报、宣传报道等制度,建立挂图作战机制,定期调度工作落实情况,推动诚信建设工程有效开展。在国家发布的城市信用状况监测排名中,4月份包头市在全国261个地级市中位列第2名,西部地区第1名,连续7个月自治区第1名。
记者:政务诚信建设是诚信建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政府公信力和行政效能的有力抓手,包头市在这方面有什么具体举措?
张慧东:在推动诚信建设工程工作中,包头市将政务诚信摆在首要位置,全力打造责任政府、阳光政府、诚信政府,持续营造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有效促进了包头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一是排查整治政府失信行为。逐级设立诚信投诉窗口,大力畅通投诉渠道,密切12345热线与“蒙企通”平台、96888热线的互联互通,多渠道受理、同标准办理企业和群众的投诉。推动政府失信行为起底排查整治工作,办理各类监督平台反映问题诉求225件,涉及资金约3.78亿元,办结近1.47亿元,贯通平台13件中办结2件,“蒙企通”14件中办结3件。督促各级政府履行法院生效裁判35件,执结17件,已结案件的申请执行标的8402.01万元,执行到位率55.66%。二是提升依法行政水平。实施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加快推进三级行政执法监督体系建设,对10个行政执法机关展开新一轮“法治体检”。推进政府依法决策、科学决策,将8件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事项纳入年度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并公布。实现党政机关法律顾问全覆盖,推动律师参与重大决策和重要文件的制定,加强政策文件合法合规性审核和公平竞争审查,审核市政府文件544件。三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发布《关于持续打造“包你满意、包你放心”一流营商环境品牌的若干措施》138条,16个“高效办成一件事”中11个已上线试运行,建立专门平台打包发布惠企政策,在政府网站集中公布本级政府规章和行政规范性文件,推动惠企惠民政策“直通、直达、直感、直享”。
记者:我们都知道,“包你放心”“包你满意”是包头市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打造的一张靓丽名片,商务诚信建设不仅关系到企业的声誉和长远发展,也是转变政府职能和创新行政管理方式的内在要求,对整个社会的信用体系建设和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此,包头市是怎么做的?
张慧东:政府在商务诚信建设中不能越位,更不能缺位。包头市用好三项机制积极推进商务诚信建设。一是用好“红黑名单”机制。推出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及若干政策措施,严格实施奖惩制度。全市归集失信“黑名单”信息792条,守信“红名单”信息2130条。二是用好诚信激励机制。推动蒙商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等金融机构与包头市“信易贷”平台联合建立预授信模型,累计为中小企业融资11.8亿元。全面开通“个体蒙信贷”,鼓励企业靠信用、无抵押、无担保、线上办信用贷款,自“信易贷”平台开通以来,已累计向82家个体工商户授信1548万元。三是用好信用修复机制。制定失信行为纠正后的信用信息修复工作实施方案,切实解决多头修复、重复修复问题,累计为2636个失信主体修复信用。创新推行“两书同送”制度,开通信用修复“网上办”,累计移出经营异常名录5617户,恢复个体工商户正常状态61303户,移出严重违法失信名单1725户。
记者:社会诚信旨在生活中逐渐形成诚实守信的社会风气,包头市通过哪些举措让知信、重信、守信成为全体市民的自觉追求?
张慧东:包头市聚焦社会诚信,树立守信践诺风向标。一是社会氛围浓起来。全平台开设“讲诚信、展形象、开新局”专栏,累计发稿540余篇条,宣传典型人物14名,播发曝光类稿件46篇条。设计17幅公益广告,推动诚信理念进社区、进乡村、进学校、进企业。积极向自治区报送精品稿件,在新华社《新华信用》栏目刊发重点稿件29篇。二是失信惩戒严起来。建立社会诚信领域失信突出问题发布机制,开展旅游市场秩序专项整治,落实校外培训“黑白名单”制度。全市累计发布失信2.8万人次,限制消费9.5万人次,限制出行方式33万次,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2357户,对4181名老赖在企业登记环节予以限制。三是正面典型立起来。加强诚信企业和品牌建设,包头市荣获自治区诚信达标企业3.1万户、诚信示范企业91户、诚信计量示范单位企业46家,7个商业综合体被评为自治区首批“放心消费示范商圈”、8家商户被评为“文明商户”“诚信经营户”。
记者:司法公信是守好诚信的“最后一道防线”,包头市在这方面都有哪些做法,取得了哪些成效?
张慧东:今年4月,呼包鄂乌司法公信建设联盟成立大会在包头市召开,构建起了政法机关共促共建、共治共享的基本格局。一是加大执法司法信息公开力度。审判机关网上公开文书10449件,检察机关公开程序性信息2749件,公安机关点对点向案件当事人公开行政处罚等信息7600条,司法行政机关录入执业律师档案1346件,政法各单位举办各类“开放日”活动30余次。二是完善涉企冤错案件纠正机制。开展“检察护企”专项行动,办理涉案企业合规整改案件14件、合格12件。开展涉企执法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梳理疑似问题案件461件,已整改完毕。开展久侦不结、久拖不决刑事案件专项清理整治工作,梳理问题案件458件,目前已清理155起。包头市委政法委将执法司法质效动态评估核心指标纳入全市政法工作预期目标定期监测体系,建立主要业务数据报送机制。三是严厉打击重点领域违法犯罪。发布《知识产权白皮书》,制定《关于知识产权侵权案件惩罚性赔偿适用问题的工作指引(试行)》,破解知识产权案件“赔偿低”的难题。公安机关开展“昆仑2024”专项行动,侦办环食药侦领域案件59起、打击处理48人,法院共受理涉知识产权刑事案件4件、审结3件,检察院办理知识产权犯罪案件14件。市委政法委牵头开展案件执行“抓清收、扩战果”行动,全市共受理执行案件15460件、执行到位63.3%。四是强化对司法人员监督。常态化开展“三个规定”执行情况督察和政策宣传,截至目前,包头市政法系统共填报相关信息3964条。建立律师行业诚信档案,覆盖全市1909名律师和110家律师事务所,录入惩戒信息3条。公证和司法鉴定机构依托自治区司法厅信息系统建立电子档案202份,涉及机构15家、从业人员202人。
记者:通过您以上介绍,我对包头市开展诚信建设工程相关工作有了进一步了解,接下来包头市还有哪些举措?
张慧东:诚立德,信立新。下一步,包头市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加强诚信建设工程。一是充分发挥政务诚信引领作用。强化政府和国有企事业单位诚信履约机制,全面起底排查政府部门不兑现政策承诺、不履行合同协议、不偿还拖欠账款、不执行生效裁判等失信行为,畅通投诉渠道,建立问题清单,狠抓整治整改;深入实施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加强重点领域执法监督,深入排查整治趋利执法、选择性执法、一刀切执法等问题;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经营主体和社会公众,努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二是拓展完善商务诚信应用体系。分行业建立信用评价机制,开展好重点行业、重点领域信用评价,建立健全商务领域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加快建设统一信用信息平台,实现跨部门跨区域互联互通、协同监管;建立融资信用服务平台,持续拓展“信用+”审批服务、执法监督、公共服务、公共资源交易、社会治理、风险监控、融资服务等场景应用;细化守信激励措施,让守信者感受到事事处处方便快捷,提升经营主体诚信获得感。三是针对不同受众群体、行业领域,分专题、成系列举办各类宣传活动,通过评选道德模范、推举诚信人物等方式,深入宣传百姓身边的诚信典型和一诺千金的凡人善举,营造讲诚信、守信用的浓厚氛围;持续开展社会诚信领域失信突出问题集中整治,公示严重违法失信名单。强化正面选树和反面曝光,让“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理念深入人心。四是加强公检法司数据互通、信息共享,深化司法公开,促进司法透明;扎实推进涉企执行监督专项活动,加大对涉府、涉企、涉民生案件的监督力度;扎实开展惩治虚假诉讼专项行动,持续整治有案不立、压案不查、久拖不决等问题,坚决防止超权限、超范围、超数额、超时限查封、扣押、冻结,全面提升执法司法质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