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诉源治理书写“枫桥经验”新答卷
第07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739期:第07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6-26

深耕诉源治理书写“枫桥经验”新答卷

--包头市九原区人民法院麻池人民法庭打造“枫桥式人民法庭”工作侧记

本报记者郭惠心
语音朗读:语音播报

简单描述“枫桥经验”,就是“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近年来,包头市九原区人民法院麻池人民法庭(以下简称“麻池法庭”)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着力点,坚持立足辖区实际,不断完善举措,在坚持中发展,在守正中创新,探索出独具特色的“枫桥式人民法庭”建设新路径,为新时代“枫桥经验”赋予了“麻池”内涵。

促成调解

普法宣传

化解纠纷

活动现场

诉前以“优”解忧 消未起之患

“以前,我们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审案,相对程序化一些。现在,通过多元化联动,把许多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这也是基层法官的一个工作变化。”麻池法庭法官费鸣华说,这些工作看似增加了很多前期工作,但实际上既能让老百姓的“心头病”得以高效解决,又能通过多部门联动快速化解矛盾纠纷。

“法官同志,有两家人因为彩礼的问题撕破脸皮,关于退还彩礼或者生活补偿方面,法庭这边有什么建议?”4月初,费鸣华收到了微信工作群中某社区调解员的信息。

2023年初,小张和小王经人介绍认识,确立恋爱关系后,决定结婚组建家庭。由于小张家庭经济情况较差,在预留婚房首付款、婚宴酒席开支后,便借钱向小王及其家人共支付彩礼38.8万元。在共同生活存续期间,二人经常因偿还高额彩礼所借债务发生争执,从琴瑟和鸣变成了相看两厌。此后,双方之间的争吵演变为双方家庭的争执。由于双方钱款之间往来较多,调解员便想到让法庭介入处理。

考虑到彩礼数额、双方共同生活时间、孕育情况、日常消费及双方资金往来等情况,为柔和化解纠纷,避免双方矛盾进一步激化,法官当即联系了司法所、社区共同对该案进行调解。针对双方感情问题,进行了“背对背”劝解,希望双方换位思考,好聚好散,并向双方当事人进行了普法宣传。经过多方释法说理劝导,双方当事人最终达成一致意见,签订调解协议。

为抓实矛盾纠纷前端治理,麻池法庭牵头成立了“麻池镇公共法律服务微信塔群”,将辖区派出所、司法所、法律服务所和律师事务所有关人员和调解员、网格员、村干部等纳入矛盾排查预警网络,通过组建微信工作群等联络方式,充分发挥优势合力解纷,成功将辖区内涉土地流转、损害赔偿、民间借贷、婚姻家庭等常见的纠纷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矛盾纠纷的靠前化解是一方面,抓实矛盾纠纷的源头预防又是另一方面。在深入一线开展巡回审判工作时,法官变坐等办案为主动释法,针对辖区多发性、类型化纠纷,筛选典型案例,制作普法宣传册,以身边案件进行释法,以实际案例感动群众、教育群众,达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目的,“有事先协商、凡事先讲法”逐渐成为辖区群众解决矛盾的一种常态。

诉中定分止争开对症之方

如何以最快的速度、最少的人力、最佳的效果实现矛盾纠纷就地化解,是九原区法院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在学习“枫桥经验”时,麻池法庭摸索出以“个案引导”实现“类案化解”的创新之举,探索出一条规范化、制度化、精准化的纠纷解决之路。

“法官同志,您可要为我们孤儿寡母做主啊!”去年8月,梁某受雇来到张某家,为其焊接钢结构草棚顶。就在梁某站在吊车吊斗中准备焊接时,不料吊车晃动,导致梁某掉落在地,后被送往医院进行治疗,经抢救无效去世。梁某家属多次与张某协商赔偿未果,无奈之下提起诉讼。

在详细了解案情后,承办法官考虑到该案虽然赔偿金额比较大,但是属于个人劳务雇佣关系,法院判决后,如果被告有意规避执行,原告将面临执行不能的风险,在征得当事人同意后,将案件转至诉前调解平台。

调解中,被告以原告提出的赔偿金额过高为由,不同意赔偿,且原告家属情绪激动,调解工作一度无法进行。见此情况,调解员从情理出发,法官从法理入手,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多次组织调解,双方终于握手言和,达成调解协议。为保障调解协议具有强制执行力,在双方当事人共同申请下,麻池法庭对调解协议进行了司法确认。至此,该起案件得到圆满解决。

为推动形成“社会调解优先、法院诉讼断后”的递进式矛盾纠纷调处体系,麻池法庭抓牢“多元联动”这一调解纠纷的“金钥匙”,构建起矛盾排查、纠纷预警、矛盾调解大格局,逐渐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多元解纷格局,推动矛盾纠纷化解从“法院主抓、单打独斗”向“党委领导、多元共治”转变。

“费老师工作室”、九原区妇联婚姻家庭调解室、张斌晓金牌调解工作室……一批特色调解品牌应运而生,这些品牌的建立,不但深化了多元联动解纷机制的运用,而且进一步提高了群众的满意度和信任度,切实推动了矛盾纠纷的源头化解、就地化解、实质化解。多年来,没有一起群体性案件进入诉讼程序。

今年,麻池法庭还解锁了环境资源审判工作的新篇章。为筑牢生态屏障,服务辖区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包头市首家环境资源法庭在麻池法庭挂牌成立。“我们也会继续为这片热土站好岗、放好哨,创新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司法保护模式,形成环境资源审判‘包头品牌’,为全面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费鸣华说。

诉后以“执”促治 谋长久之计

执前督促“治未病”,执源治理“开良方”。通过督促义务人自觉履行义务,帮助胜诉当事人及时兑现权益,既是在司法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实现切实解决执行难的有效路径,也是不断提升执行工作水平的必然要求。近年来,麻池法庭紧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新要求,以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为导向,促进矛盾实质化解,不断探索新时代执源治理新路径。

“说破天这个车库也得写我的名字!”近日,孙先生拿着一沓材料走进了麻池法庭的大门。

几年前,孙先生以麻池镇某小区的车库做抵押向李先生借款8万元。由于该车库只有购房合同,双方便在开发商处办理了更名手续,将车库户名更名在了李先生名下,并约定孙先生若未如期还款,则车库归李先生所有。

近几年,孙先生陆续偿还了部分欠款,但仍欠李先生本金利息合计4.6万元。随着该小区房屋产权证陆续办理,孙先生便向麻池法庭起诉,要求李先生归还该车库。

法官在调解过程中发现,尽管车库已更名在李先生名下,但却是最为典型的借款担保,双方实际上依旧是民间借款纠纷。在调解中,法官从有利于维护双方当事人利益角度出发,换位思考,给双方摆事实、讲道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通过两个小时的倾听和释法明理,双方当事人最终达成调解协议。

由于时过境迁,车库的更名手续比之前有了很大不同,法庭干警又通过多元解纷机制与开发商取得联系,说明了案件情况,让双方当事人快速准备好相应手续。一个多小时后,双方即时履行了欠款还款和车库更名,实现了案结事了。

近年来,麻池法庭加强“诉前调解+以调促执+司法确认”的工作方法,实现了执行资源优化配置,缩短办案期限,确保多元解纷职能不断向矛盾前端和源头延伸。“执行工作是维护公正司法的‘最后一公里’,事关胜诉当事人的真金白银,也是提升人民群众司法获得感最具体的环节。引导督促案结事了,而不是结案了事,避免只管判不管执的可能,让矛盾纠纷得到实质性化解,是麻池法庭追求的目标。”费鸣华告诉记者。

  
                     
友情链接
金启程2  -  金启程科技 

Copyright © 2011 内蒙古法制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东街兴安丽景一号楼八楼   邮编:101501  电话:0471-4687547  传真:0471-4687547  邮箱:xxxxx@sin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