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团走进珠山区人民法院。
9月9日,全国省级法治报“红色治理看江西”采访团一行,走进景德镇,在领略陶瓷文化魅力的同时,以法治视角聚焦景德镇陶瓷知识产权保护的生动实践。
曾几何时,仿冒和盗用景德镇陶瓷外观设计、知名商标和名人名作等侵权案件层出不穷。进入新世纪,景德镇市委政府决定打一场“景德镇”金字招牌保卫战,充分运用经济、行政、法律手段,规范整顿景德镇陶瓷市场秩序,保护陶瓷知识产权,提升陶瓷市场竞争力,重振千年瓷都雄风。
自2019年10月启动知识产权“三审合一”改革试点工作以来,作为承担全市知识产权案件审理工作的景德镇市珠山区人民法院竟成人民法庭,充分发挥对知识产权案件的集中审理优势,不断健全完善专业化审判机制,积极开展诉源治理,着力加大对陶瓷领域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营造了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的法治氛围,为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司法保障。
亮剑陶瓷知识产权侵权行为
前不久,从最高人民法院传来消息,景德镇知识产权法庭审理的一起陶瓷著作权纠纷案件,入选中国法院50件知识产权典型案例,这是江西各级法院唯一入选的案例。
景德镇市珠山区法院竟成法庭副庭长万军介绍说,自2019年10月至2022年6月底,竟成法庭共受理知识产权案件405件。知识产权案件的平均审理周期为46.2天,结案率为95.59%。审判过程中,竟成法庭注重加强涉民生涉陶瓷方面的知识产权保护,切实维护了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审理涉陶瓷知识产权案件23件,有效维护了陶瓷产业市场秩序,为陶瓷产业的传承、创新和发展贡献了司法力量。
重庆法治报融媒体采访中心主任陈富勇表示:“知识产权是企业无形的资产,也是企业实力的象征。竟成法庭法官立足审判职能、贡献审判力量,以知识产权保护来推进社会治理,对于陶瓷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更是推进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试验区建设的有力举措。”
打造“三大平台”保护知识产权
竟成法庭通过打造“三大平台”,为知识产权保护提供坚实的司法后盾。
打造跨部门联动协同平台。为推动落实知识产权纠纷“行政调解+司法确认”解纷协作机制,竟成法庭先后与景德镇市文化广播新闻出版局签署版权保护协议,与景德镇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签订商标权合作协议。同时,与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召开打击知识产权犯罪联席会议,开展知识产权业务交流、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构建起行政执法与司法裁判衔接机制,不断健全联动协同的“大保护”工作体系。
打造多力量纠纷化解平台。珠山区法院汇聚市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市文化执法支队、陶瓷协会等各类调解力量,将知识产权保护关口前移,不断深化知识产权“法院+N”多元解纷模式,该院2021年审结的211起知识产权民事案件中调撤149件,调撤率达70.62%。
打造知识产权法治宣传平台。以“4·26”世界知识产权日和陶瓷博览会为依托,举办“我为群众办实事”普法宣传活动,常态化开展知识产权服务进校园、走访陶瓷企业、拜访陶瓷大师、集中销毁侵权产品等活动,指导企业建立风险防范体系和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同时,为助推法治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珠山区法院立足“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审判职能,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结合陶瓷知识产权保护案件审查受理与执行的实际,制定《关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助力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试验区建设的若干意见》,在景德镇陶溪川设立巡回审判点、在洛克设计谷设立知识产权保护法官工作室,不断满足企业和群众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高效能、低成本的司法需求。
珠山区委政法委副书记姚明虎表示,今后将充分运用第三方数据,依法确定侵权获利情况,确保赔偿数额能够平衡权利人经济利益的诉求与侵权人的侵权责任。同时,积极探索建设知识产权诉讼诚信体系,实现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与法治宣传、市场培育同频共振,为建设现代化强市、打造陶瓷产业创新高地作出新的贡献。